很多人都曾听说过红军,强渡大渡河、破乌江的故事,但却不曾听闻负责这些战斗的红军师长,便是李聚奎。

李聚奎被称为中国的“将圣”,他率领着中国军队歼灭了数万名日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聚奎

1958年,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上将军衔授予仪式,由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亲自授衔,在给李聚奎授衔时,毛主席感慨的做了一番发言,他说:如果没有李聚奎将军,新中国至少要晚成立10年!

那么,李聚奎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哪些贡献?毛泽东为何会说,没了他,新中国至少要晚成立10年?



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

故事要从1934年说起,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共产党中央便做出了红一方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决策,自此,红军便开始了艰难的长征之旅。

李聚奎是红一方面军的师长,同时也是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

他深知这次长征的重要性,为了掩护中央机关进行转移,他率领着红一军连续作战,一举打破了敌人的两道封锁防线。

这年的11月份,李聚奎在突破第二道防线后,进入到了乐昌地区的深山中,这里山路狭窄,且山林密集,红军在又窄又挤的山道上前行,行走的很是缓慢,此时,蒋介石的嫡系军队,正在追击李聚奎的前行部队,情况非常危急。

为了保护整个部队前行,李聚奎奉首长之命,带领一个团前去开路,他将红一军的第三团调了出来,并迅速地赶到了队伍的前端。



一,开路前行,偶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

在往前行走时,李聚奎遇到了随中央纵队前行的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

周恩来见了李聚奎后,讶异地说道:“你们来得这么快!”李聚奎点点头,并等着中央的下一步指示。

只见周恩来摊开了一张地图,并指着图上的箭头和文字,他将自己的开路计划悉数告知了李聚奎,并嘱咐他:“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了,一定要保证全军的安全!”

在周恩来话落后,毛泽东又对李聚奎说道:“你们在前面开路,就说明你们才是做决策的人,不要等着中央的指示,我们后面的队伍会跟随你们前行的。”

听完毛泽东的话后,李聚奎点点头,并朝着毛泽东敬了个礼,随后便带着自己的部队离开了。

身为前锋的李聚奎始终记得毛泽东的嘱托,他带领着第三团勇敢冲锋,很快便突破了敌军设下的第三道封锁线,将宜章县城占领。在占领宜章县后,李聚奎并未让军队过多的停留,随即便出了城,继续前行开路。

在李聚奎出城后不久,红一团与红二团先后到达了宜章县城,毛泽东为此还感慨道:“多亏了李聚奎,他前锋工作做得好,保证了我们后方部队的安全。”



二,智斗蒋介石

李聚奎率领的前锋部队,很快便到达了湘江之滨,得知消息的蒋介石,连忙调用了近20个师的兵力,部署在湘江之滨,蒋介石对自己的部下说:“这次,我们一定要将所有的红军消灭于湘江之滨!”

然而,蒋介石的阴谋还是没有得逞,李聚奎率领的红军将士,气势如虹,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阵地战,挡住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成功渡过了湘江。

在红军渡过湘江后,蒋介石大为气愤,并将国民党附近的精锐调往乌江,尾随着红军前往了贵州之地。

可以说,此时的情况十分的紧迫,如果前行的红军有所停留,就会被尾随的国民党军包围,陷入到更深的危险中,所以,红军前行的步伐不能有丝毫的停留。

基于这样的情况,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做出了一个决定,那便是:强渡乌江!

在这之后,李聚奎率领着红一师军队,抵达龙场渡口,并不顾风雨交加的天气,连夜指挥部队士兵强渡乌江。

1935年1月3日,李聚奎的前锋部队强渡乌江成功,随后,后续的红军也赶了过来,成功地渡过了乌江。

为了把尾随在红军身后的国民党军甩开,中央又做出了“渡赤水”的决定。

这年3月份,李聚奎率领着红一军前行,并在短短的两天内“四渡赤水”,把国民党军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后来,毛泽东在长征过后的总结大会上,曾这样夸赞李聚奎,他说:“李聚奎同志是这次长征胜利的功臣,是个不错的开路先锋!”



李聚奎(右)

鲁西北作战,大挫日伪军气焰

1938年,李聚奎被调往鲁西北地区,负责组建抗日的先遣部队。

中央之所以会把李聚奎调往到鲁西北,是想让他重振鲁西北地区的抗日士气,早在李聚奎来鲁西北前,这里发生了一场叛徒告密的事情,驻守在这里的爱国将领因此而丧命,战死于聊城。

此时,鲁西北地区将士的情绪低迷不振,正需要一个新将领上任,提振军队的士气,于是,中央便把李聚奎调任了过来。

上任后的李聚奎,立马在鲁西北地区组建了一二九师先遣纵队,他让先遣纵队派往黄河以北、津浦路以西的地区,并在之后开展了袭击日军铁路运输线的行动,大大的挫败了日军的气焰,并提振了八路军的士气,使抗战的烽火在鲁西北大地上烧起。

1939年的夏天,日军开始对鲁西北地区实施“扫荡”的清理计划,他们打算将鲁西北地区的八路军全部歼灭,并实施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身为鲁西北地区作战负责人的李聚奎,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在日军正式开始行动前,李聚奎便掌握了日军的动向,他指挥着当地的军队做好了防范部署,在日军到来之刻,浴血奋战,在短短的几日内,歼灭了数千名日军。

让李聚奎没想到的是,正当八路军与日军作战之时,他的队伍中出了几个日伪军的叛徒,三十八师以及孙良成的部队,进犯了淮县等地区,并在行军的途中,大肆捕杀抗日的军人,与前线作战的八路军公然为敌。



这年12月,苹县的日伪军携带着轻重机枪,悄悄地出了城,他们朝着北方的区域一路扫荡,继续进行着日军的“清扫”计划。

此时的李聚奎正在苹县附近作战,他接到这个情报后,立即率领着自己的部队转移,并让部队中的人开展了救援工作,救治附近落难的村民和士兵,在交代完这些后,李聚奎带着一个营的兵力,迅速的赶往日伪军的所在地,并成功截获了这些叛徒。

李聚奎将这些敌人围堵在一村子内,并指挥着自己的营队,对这些日伪军进行一阵猛打,一时之间,这里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一些附近的营队在听到声响后,纷纷赶来支援,不过一会儿,这些日伪军就全被八路军歼灭了。

李聚奎这次作战一共歼灭了数百名日伪军,并缴获了大量的步枪等武器,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士气,在鲁西北的抗战地区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八路军的作战士气高涨,连连攻破日军的阵地,为鲁西北地区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日军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恼羞成怒,并在前线的作战战场上,使用了毒瓦斯,但此时的鲁西北八路军,士气大振,他们不畏生死,奋力的上阵杀敌冲锋,成功守住了自己的阵地。

其中,指挥作战的营长被日军的瓦斯熏倒了,他在晕倒前对士兵说:“快拿水浇醒我!”

不一会儿,一盆冷水便泼到了营长的脸上,清醒后的营长不顾身体的安危,继续指挥起前线的作战,在这之后,日军开始节节败退,八路军一路向前冲锋,歼灭了不少日军。



(右2)李聚奎

前往山西整训军队,智斗日军

1941年,李聚奎接到了邓小平的指示,前往了山西太岳区担任军事指挥员

在离行前,邓小平特意叮嘱了他一句:“山西太岳区的决死队,大多都是青年学生出身,你到了那边,要注意收敛一下自己的脾气,要和知识分子打成一片,友好的领导他们进行抗战工作。”

李聚奎在听到这句话后,点了点头,他对邓小平保证道:“您放心,我一定克服性子急、脾气暴的缺点,把队伍带好!”

就这样,李聚奎在到达山西后,并没有急着商谈军事计划,反而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所有的团里面走了一圈,每到一个团,便要住上十天左右,很快便和这里的青年人打成了一片。

在了解完所有的情况后,李聚奎立马在部队中开展了军政整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些青年兵的整体作战素质,有了质的飞跃。

在这之后,决死第一纵队被改编为决一旅,并由李聚奎担任旅长,率领着这些青年作战。

在后来,李聚奎带领着决一旅部队,在山西太岳区与日伪军进行了多次殊死搏斗,这期间,日伪军军队死伤无数,李聚奎率领的军队连连获胜,为山西地区的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2年冬日本军方商议了一个决策,他们打算在华北地区建立剿共的“试验区”,为了能够实现这个阴谋,他们将日军兵分14路,并企图一举拿下山西太岳区的中心城市,沁源县城。

李聚奎在得道日军的这个阴谋后,立即展开了作战部署,他将城市中所有的军民撤离,使日军扑了个空。

在这之后,李聚奎将各个兵团的部队集合到一起,并分成了13个游击的兵团,对日军开展了一系列的伏击战、地雷战,除此之外,李聚奎还将通往沁源的公路与铁路控制了起来,使日军的物资难以抵达。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到了尾声,各地都开展了猛烈的反攻,李聚奎率领的部队,对山西沁源城发起了最后的进攻,使敌人陷入绝境中,最终敌人选择了撤离,离开了山西。

后来,与李聚奎一起在山西工作的薄一波,撰写了一本名为《李聚奎回忆录》的书,他在书中写道:“聚奎同志训练军队有方,作战机智沉着,聚奎同志对山西新军的建设是立下了功劳的。”



毛泽东与李聚奎

尾声: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

1958年,中央为了表彰李聚奎为祖国做出的贡献,为他授予了上将军衔,自此,李聚奎成为了我国第十一位开国上将,同时也是我国的最后一位开国上将。毛泽东在为他授衔时,说道:“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如果没有李聚奎将军,新中国至少要晚成立10年!”

李聚奎年轻之时,常年奔走在抗战的前线,他率领着中国八路军勇敢杀敌,奋勇抗日,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时,在红军长征期间,他又作为前锋部队的领头人,为红军开路,使共产党的实力得以保留,这也为后来的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

在李聚奎逝世后,她的女儿发现了他的日记本,只见李聚奎日记本上的最后一页,写着入党的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李聚奎是民族的英雄,他一心一意地为党做事,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活在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是不朽的英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