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21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2月19日报道,中国明年将大力推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全力以赴抓好粮油生产。

据中国官媒报道,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18日举行。中国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说,坚持提高单产和品质并举,把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粮食生产的关键举措。

这位负责人还说,2025年要多油并举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加快推广高油高产大豆品种,进一步挖掘油菜扩种潜力,实施好花生单产品质双提升行动,通过轮作、套种等扩大种植。此外,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油葵、芝麻、油茶、核桃等特色油料,多渠道拓展食用油供给。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20日报道,随着中国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其农业生态系统的昔日支柱——化肥——正随着中国重新构想粮食种植方式而逐渐被取代。人们依靠更智能、更易于维护的耕作方式来推动产量达到历史新高,同时确保土壤可持续性。

报道称,中国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连续8年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国农业生产连年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70650万吨,比2023年增长了1.6%。

专家们认为,这种持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更精确的化肥应用,确保给土壤提供必要养分。此外,种子质量、耕地条件和机械方面的进步都对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粮食稳步增产是农业各种技术进步的结果。这不是单靠一个因素就能实现的。

报道称,面对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日益严峻的挑战,中国一直努力保障粮食安全,同时确保可持续的耕作方式。

为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政府近年来加快了对农业研发的投入,而这些努力似乎正在取得回报。品种改良和种植方式改进推动了一些主要产品每公顷产量稳定增长。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2021年的71%提高到了2023年的73%以上,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粮食浪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中国2024年的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9319千公顷,较2021年增加了1.4%,连续5年保持增长。

报道称,尽管增加投入并且在近期取得进展,但专家指出,中国农业与巴西和美国等全球领先国家之间仍存在差距。

李国祥强调,中国要想缩小差距,必须培育更多高产作物品种,打造能够抵御旱涝灾害的有韧性的耕地,以应对极端天气的挑战。他还强调,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农村土地政策,以支持更高效、更有规模的耕作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也强调了技术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他强调,有必要推进技术进步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特别是在中国广袤的草原和森林等未充分利用的地区,以减少对农产品进口的依赖。

郑风田以新疆沙漠地区农作物育种取得突破作为耕地多样化举例说明,温室建设的进步使得水稻种植成为可能。

郑风田说:“中国地域辽阔,大部分地区仍有尚未开发的农业生产和加强粮食安全的潜能,而技术是释放这种潜能的关键。”(编译/葛雪蕾)


10月16日,在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东升村,农民驾驶农机收获玉米。(新华社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