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到了,也就意味着即将进入到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因为在冬至节气以后就要开始“数九”了,其中在“三九”、“四九”又是最冷的。从《数九歌》中的“三九四九,冻死猪狗”就看得出来其寒冷程度。

那冬至节气(星期四)马上就要到了,在农村的老人说“霜打冬至头,寡妇早嫁人”,这句农谚是什么意思呢?它有什么说法吗?

冬至节气的气候特征

冬至是我国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在古代也叫它日南至、冬节、亚岁等,以前民间一直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就是说冬至不只是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古代有四时八节之说,而冬至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在冬至还是我国民间的传统祭祖的日子。

当然了,由于我国的南北跨度大,不同地区的习俗也是有差别的,其中在南方地区一般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而在北方地区则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目前在北方地区冬至吃饺子这个习俗依然很盛行。


虽然在冬至节气这天白天最短,太阳也最低,但却并不是最冷的时候,就是因为地表还有“积热”,真正的严寒都是在冬至节气以后。而且在冬至节气也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它的意思是说到了冬至节气的时候,蚯蚓就因为寒冷而在土壤里面蜷缩起渗透率。而麋鹿因为感受到了阴寒之气逐渐消退了而解角。并且在后面随着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之前被冰冻的山泉水又可以流动了。

“霜打冬至头,寡妇早嫁人”啥意思?

我国是农耕大国,而在古代的农民又基本都是靠天吃饭的,也就是说农业对天气的依赖性很强。

当年风调雨顺的话,粮食大概率就会丰收,相反就会对粮食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其绝收。因此古人为了更好的掌握天气之间的规律,就经过观察并且把经验总结成为了农谚,就是为了给后人参考。

而这句“霜打冬至头,寡妇早嫁人”也是古人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农谚,它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冬至节气这天大早上见到地上有很厚的白霜,那么失去了丈夫的寡妇们就要考虑早点嫁人了。

为何冬至节气当天是白霜,寡妇就要嫁人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都知道,一般只有在大晴天的早上才会见到霜,这也是农谚所说的“霜重见晴天”,因此如果大早上就看到地上有霜,这也就预示着当天会是一个晴朗的日子。


但是冬至节气当天是大晴天并不是好事,其往往有两个不好的预兆。第一个就是这一年的冬季雨雪天气会比较多,而且往往天气会很冷,也就是冬至节气晴天预示着冬季偏冷。

第二个预兆就是第二年的春天来得晚,或者是可能在后面出现“倒春寒”的天气。也就是在三四月份本来天气开始回暖了,花草树木感受到暖气开始发芽、开花了,农民也要开始耕种了。可却突然出现雨雪等极寒的天气,这样农作物就会遭受到严重冻害,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都是“男尊女卑”、“男耕女织”的时代,女人的地位低不说,而且她们基本都是在家里干点家务活,而像耕种农作物这样的种活就是男人干的。

可是对于寡妇们来说,她们没有了丈夫,也就全部要靠自己来硬扛了。像砍柴、种庄稼等粗活、累活也要靠她们瘦小身躯来完成。

但是冬季如果偏冷,就需要大量的柴火,毕竟在古代就是靠烧柴取暖和做饭的,越是天气冷柴火需求量越大。

同时到了开春以后,如果天气回暖太迟,尤其是出现倒春寒了,那寡妇的日子就更难过了,因此就有了“寡妇早嫁人”的说法。就是因为独自生活太难了,找个男人嫁了有了依靠,日子就会好过一些。

写在后面

在农村地区还有不少类似的农谚,它们都是通过冬至节气的天气来预测冬季的冷暖,雨雪的多少的。

比如“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它的意思是说冬至节气这天如果突然刮起了西北风,那么来年春天的雨水偏少,可能出现旱情。

还有“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等等。

它们的意思是说冬至节气当天是晴天,正月份就雨雪天气多,相反正月份就是晴天为主。而且冬至这天偏冷,春节就不会太冷,相反的话春节很冷,并且还持续的时间长。

不过时代不同了,气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现在农民也不完全是靠天吃饭了,天气旱了可以抽水灌溉,或者是人工降雨。因此古人的这些农谚也就是起到参考而已,大家了解一下就行。

举报/反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