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徐海东,可以说是一位传奇人物,从参加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徐大将经历了无数惊涛骇浪,而这也练就了他“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过人胆识,当初蒋氏曾悬赏10万大洋对他通缉,徐大将闻听后也只不过哈哈一笑淡然处之。

不过,纵然胆识过人,徐大将也有过“不淡定”的时候,比如在1939年,因工作需要毛主席给徐大将派来了一个秘书,而在得知这个秘书的身份后,徐大将顿失淡定,当即大吃一惊道:“我哪用的起他啊!”

到底是什么人,能让徐大将如此“不淡定”呢?



一、

1939年的秋天,西安城内一家西餐厅里,来了几位身着军装的人,为首的,是一位身着国军军服的圆脸军官,而跟在这位军官身后的,则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秘书。

几人坐定后,服务人员恭敬的将菜单递给军官,不过,这位军官看了几眼似乎有点看不明白,然后转头就对服务人员说,“让我的秘书点就行了”。

听到这里,服务人员顿时心神领会,不用说,这位军官怕是没啥文化,出门在外都是秘书打理前后,果然,秘书在接过菜单后,极为熟练的点了几道菜,并且还嘱咐服务人员牛排要做几成熟,最后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零钱,作为服务人员的小费。

这下,更坐实了服务人员的猜测,想必那位军官一定是啥也不懂,还是秘书有见识。

而服务人员不知道的是,坐在他们眼前的,正是曾被蒋介石悬赏10万大洋的八路军军官徐海东,而那位在他们眼里文质彬彬的秘书,身份更是不一般。

至于徐海东为何会乔装打扮,穿着国军军服出现在西安城,这还得从不久前他大病初愈说起。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而徐海东所在的红十五军团则被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由徐海东担任。

红十五军团是一支历史悠久的队伍,其前身便是在长征中农第一个到达陕北的红25军,由于作风硬朗、敢打敢拼,这支队伍在长征路上取得过不俗的战绩,也涌现出了不少能征善战之将,开国将领中,像大将徐海东、上将韩先楚以及上将刘震,都是出自这支队伍。

而在改编为344旅后,队伍依旧保持了红军时期的强悍战斗力先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长乐村战斗等,立下了不小的战功。

但就在344旅锐意进取的关键时刻,身为旅长的徐海东却病倒了。

自长征时代开始,徐海东就带领队伍打过无数血战,而其中因为冲锋在前导致他负伤累累,但凭借着惊人的意志力,徐海东坚持了下来,而到了抗战时期,这位被誉为“徐老虎”的猛将却再也坚持不住,并且,还患上了十分严重的肺病。

尤其是在1938年,徐海东病情不断恶化,以至于在华北战场上多次吐血,由于实在是病得厉害,导致他不得不躺在担架上指挥部署工作。

到了后来,得知徐海东病情严重,毛主席决定让他返回延安休养,毕竟徐海东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更是毛主席的爱将,不能任由他拖垮了自己的身体。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坚持下,徐海东恋恋不舍的暂别前线去了延安,在休养的同时进行学习。

但长年的征战,让徐海东实在是不习惯后方的生活,他一直渴望着重新回到战场,因此,在1939年全国抗日局势骤然紧张之际,徐海东再也坐不住了。

他找到毛主席,一脸“倔强”的说:“主席,让我回前线吧,在延安实在是呆不住了”。

作为毛主席,他太了解徐海东的脾气了,若非真的是待不住,他也不会来找自己,不过,毛主席还是把关切放在了第一位,“海东同志,身体好些了?”

徐海东拍拍胸膛,朗声回答:“已经好了,不过要是再不让我去前线,那恐怕会憋点新毛病出来”。

听闻此言,毛主席也被逗笑了,他沉吟片刻,望着徐海东说道,“看样子,我得“放虎归山”喽!”



听到毛主席这么说,徐海东就知道自己又能去前线战斗了,而心情也瞬间激动起来,恨不得马上收拾行李出发,不过在临行之前,毛主席语重心长的向徐海东交代了一项工作任务。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徐海东这次要去华中新四军去开展工作,对于这个任务,徐海东也深以为然,当时的华中确实急需打开局面,新四军方面在贯彻中央指示上存在部分问题,所以,中央有必要派干部去传达精神并进行指导。

这一点,徐海东表示没问题,革命工作哪里需要,自己就去哪里,但毛主席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徐海东犯了难。

毛主席提出,这次去华中,不仅是徐海东要去,同时,刘少奇同志也会一块前往。

派刘少奇同志去华中,徐海东自然是极为赞成,毕竟他长于军事,政工方面则略有不足,而刘少奇同志不管是政工工作方面,还是在理解、贯彻中央精神方面,都会对华中的工作开展有很大帮助。

而让徐海东犯难的是,怎么才能与刘少奇同志安全抵达华中呢?

徐海东本人倒是没问题,他当时对外有个身份是国军少校军官,可以利用这个身份作掩护,但刘少奇同志怎么办呢?这一路上可是要经过不少敌占区,一旦不慎,那就会引来极大的麻烦。

而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其实早就想好了解决办法。

二、

毛主席当时为刘少奇同志安排了一个“新身份”,什么身份呢?很简单,就是当徐海东的贴身秘书。

而为了一路上的行程安全,刘少奇同志也启用了他多年前曾使用过的一个化名:“胡服”。



刘少奇同志一生曾使用过好几个化名,比如早期时用过“周先生”、“吕文”等,后期也用过“之启”、“老戴”等,而这其中,“胡服”这个化名,是他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

根据研究党史的专家们考证,大约在1930年的前后,他就开始使用这个化名,并在这个化名的掩护下,做出了不少贡献,而到了抗战爆发后,刘少奇同志不管是去华北还是华中,乃至去山东等地,用的都是这个名字。

并且,因为“胡服”这个名字与“伙夫”二字在读音上有些相像,还曾闹过一个小误会。

当时,在新四军工作的刘震,,某天接到上级同志,说“胡服同志将由延安去苏北,请安排护送”,接到指令后,知晓“胡服”身份的刘震不敢怠慢,就对警卫连连长交代,“有一位上级派来的胡服同志要来,务必安排好护送”。

结果,这个连长误把“胡服”听成了“伙夫”,所以当时心里还犯嘀咕,一个伙夫怎么用得着这么大阵仗?还得专门护送。

等到任务完成之后,连长忍不住问刘震这“伙夫”到底是谁?难不成是给中央首长做饭的?不然咋需要专人护送呢?

而刘震一听哈哈大笑,在告诉了连长所护送之人的身份后,连长这才恍然大悟。

再说回徐海东这边,虽说毛主席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但徐海东心里却打起了鼓,左思右想,怎么琢磨都觉得不合适。

什么不合适呢?就是指让刘少奇同志当他的秘书。

至于原因则有两个,一来,论资历,刘少奇同志是在1921年便入了党,而这一年的徐海东,还在湖北的一座黑窑里当苦工,一直到1924年,他在共产党员吝积棠的影响下,才得以知晓革命思想,最终在1925年正式入党。

二来,论职务,刘少奇同志自1936年便担任北方局书记,又在1938年担任了中原局书记,期间克服重重困难,领导了华北根据地以及华中的一系列工作,不管是政工还是军事方米阿尼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即便是不论资历和职务,单说年龄的话,出生于1898年的刘少奇同志,也比徐海东大上两岁。

所以,徐海东左思右想,让一个年龄比自己大、资历比自己老、职务比自己高,另外工作成绩比自己出色的人来当自己的秘书,真是是不合适,他也实在接受不了。

尽管这是为了路上的掩护,但徐海东还是觉得自己“用不起、指挥不动”。

不过,毛主席并没有给徐海东“申诉”的机会,而是以命令的形式,要求两人迅速出发,就这样,徐海东只得是硬着头皮当起了军官,开始接受身边这位特殊身份秘书的“服务”。

而在刚出发的那段时间里,可把徐海东给“别扭”坏了。



三、

刘少奇同志这边倒是安然自若,并且极为“称职”的完成了秘书这个角色,一路上只要是徐海东一个抬手或是一个眼神,他就知道是该递衣服还是倒水,总之是把细致入微做到了极致。

此外,为了更像徐海东的秘书,身材高大的刘少奇同志,一般都半弯着腰跟在徐海东身后,尤其是遇到有国军盘查的时候,刘少奇更是极为到位的扮演了秘书这个角色。

但越是做到逼真,就越让徐海东觉得不自在。

毕竟按级别来说,刘少奇是他的上级,所以,每当“秘书”刘少奇给他倒水时,徐海东总是忍不住站起来双手接过茶杯。

一次两次倒是没什么,但次数多了,自然就有暴露的危险,尤其是在到了西安城后,到处都藏着敌人的眼线,稍有不慎就会有危险找上门。

所以,在这天晚上,刘少奇找了个机会,“批评”了徐海东一顿,当时他就说,“海东同志,请注意你的身份,我们演戏是为了保证任务完成,你如果不注意,那就会出大问题”。

一句“批评”,让徐海东瞬间醒悟,是的,如果因为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不自在导致一行人被敌人发现,那么就会对下一阶段的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想到这里,徐海东严肃的回答,“保证完成任务”。

就这样,徐海东开始当起了一个耀武扬威的“军官”,而对自己的‘秘书’则是“呼来唤去”,靠着刘少奇同志的配合,一行人有惊无险的朝着目的地赶赴。

而这一路上,与刘少奇同志相处的久了,徐海东就愈发的心生佩服之情,刘少奇早年间曾在国外留学,之后又组织过工人罢工和参加过五卅运动,对于建设和发展根据地很有一套办法,而这些正是徐海东缺乏的。

此外,刘少奇在军事上也十分优秀,他给徐海东讲了不少系统性的军事知识,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学,让徐海东在各方面都有了一个显著的提升。

不过,虽说一路上大体无恙,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麻烦,而在走到洛阳时,就意外的被人“识破”了身份。

当时,卫立煌的参谋长郭寄峤恰好在洛阳,而他在早年间曾和刘少奇有过交往,因此,在徐海东带着“秘书”刘少奇去赴宴时,郭寄峤一眼就认出了刘少奇。

由于郭寄峤知道刘少奇在我党的地位和职务,所以赶紧上前拱手表示欢迎,得亏刘少奇反应快,随即回答说自己只是路过。

原本事情到这里,只要迅速离开也就行了,但这个郭寄峤却坚持表示要在家设宴招待刘少奇,对于他的这个要求,徐海东是一百个不同意。

毕竟一旦刘少奇同志在洛阳的消息一旦扩散,那么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但刘少奇本人却镇定自若,他就说,既然纸包不住火,那干脆就大大方方的去,何况这里是卫立煌的地盘,以刘少奇对他的了解,他也不会让自己在洛阳出点什么事。

最终,他和徐海东毅然赴宴,而卫立煌本人选择了自己不出面,由郭寄峤负责招待,最有意思的是,卫立煌并没有把刘少奇在洛阳的消息扩散出去,一切都当做自己不知情一样。

所以,刘少奇和徐海东安安全全的赴宴归来,随后他们没做停留便迅速启程出发,在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后,终于在1939年的10月初赶到华中。



在这里,徐海东正式出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一职,另兼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开始转战皖东等地,并在当年12月,率领第四支队取得周家岗战斗的巨大胜利,而这场胜利,是徐海东军事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大仗,在此之后不久,他便因旧病复发再次病倒在战场上,不得不回到后方休养。

正因为如此,徐海东遗憾的错过了抗战的后半阶段以及整个解放战争,但尽管如此,依然不影响他有巨大贡献这一事实,毛主席就评价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所以,徐海东被授大将军衔是实至名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