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本上说,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用古人的话讲,冬至这一天,“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冬至,代表着一年里最冷的时节的即将开始,从这一天起,正式进入了“数九寒冬”。

冬至,也代表着春节即将进入倒计时。

人们说,冬至大如年。在冬至这天,饺子、羊肉、年糕、汤圆、红豆糯米团……人们准备热气腾腾的各种美食,欢聚同庆。

冬至,这一重要的节气,在漫漫的历史长途中,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被人们热烈地庆祝着。

以冬至为代表的二十四节气,究竟缘何而生?是农业生产的需要吗?若只是重要的农时,冬至又为什么会成为历朝历代人们祭祀、宴饮的重要节点呢?

翻开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的《通天:中国传统天学史》,一起看看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吧。

1

二十四节气体系成立之后,固然有指导农时的作用,但对节气推求之精益求精,则又与农业无关了。

2

“观象授时”语出《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多年来,“敬授人时”一直被想当然地解释成“安排农事活动”,于是成为“历法为农业服务”的证据……所谓“敬授人时”的“人时”,正确的理解应是“人事之时”,即重大事务日程表。

3

在古代,统治阶级最重要的“人事”是宗教、政治活动,农事安排纵然在“万机”之中有一席位置,也无论如何不可能重要到凌驾于一切别的事务之上,以至可以成为“人时”的代表或代名词。

4

在古代统治者的“人时”中,祭祀是一项极重要的事务,且与日期有密切关系,确实需要用到历法知识(不止于历谱)。对此可引《钦定协纪辨方书》卷十二所列皇家祭祀项目及日期为例。这是清代整理的文献,但与前代相比,并无很大不同,取此为例,不过因其较为详尽,且已经过整理,比较真实可靠而已。全部项目如下:

正月上辛日:祈谷于上帝。

冬至:大祀天于圆丘。

夏至:大祀地于方泽。

春分卯时:祭大明于朝日坛。

秋分酉时:祭夜明于夕月坛。

四孟月朔时:享太庙。

孟春月朔日:祭太岁、月将之神。

岁暮:袷祭太庙,祭太岁、月将之神。

仲春、仲秋上丁日:祭先师孔子。

仲春、仲秋上戊日:祭社稷坛。

仲春、仲秋择日:祭关帝庙、黑龙潭龙神、昭忠寺、定南武庄王、恪禧公、勤襄公、文襄公、贤良祠。

仲春、仲冬上甲日:祭三皇庙。

季春巳日:祭先蚕祠。

季春亥日:祭先农坛。

清明霜降前:祭历代帝王庙。

六月二十三日:祭火神庙。

季秋择日:祭都城隍庙。

大部分祭祀项目都规定了明确日期,这当然要按照历谱,有几项是“择日”,未定具体哪一天,则更需要用到“选择”之术。

著名学者江晓原教授四十年磨一剑

以贯通中西的学术视野,

解读传统文化中至为神秘的天学


《通天:中国传统天学史》

江晓原 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6659-0

88.00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