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推开那扇红漆大门的瞬间,我的心狠狠一颤。
面前的深宅大院、气派堂屋,以及中堂上那幅庄重的画像,无声地揭开了一个深藏的家族秘密。
直到这一刻,我才明白,陪我走过北大荒艰难岁月的男人,竟有着我从未想象过的身份。一切,都要从那年夏天开始说起……
01
一九七六年的春天,北大荒的天空依旧透着几分寒意。唐晶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新来的知青们,不自觉地揉了揉酸痛的肩膀。她的父亲在一旁叹了口气:"闺女,要是你妈还在,也不至于让你这么辛苦。"
唐晶抿了抿嘴,没有说话。母亲去世那年她才十二岁,至今回想起来,心里还是一阵钝痛。那些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都化作了黑白照片般的回忆。
生产队新来了一批知青,听说都是北京来的。唐晶对北京的印象仅限于收音机里播报的新闻,那座遥远的城市在她心中如同一个模糊的剪影。
"大家都说今年可能会恢复高考呢。"生产队的广播里传来这样的消息时,唐晶正在田间插秧。
抬头的瞬间,她看见不远处的李明华正专注地翻看着一本泛黄的书籍。那本书的封皮已经破损,但她依稀认出是《红楼梦》。
"这么累的时候看书,不累吗?"唐晶一时没忍住,脱口问道。
李明华抬起头,阳光透过他的镜片折射出点点金光:"再累也得看,不然知识都忘光了。"他说这话时的神情认真又执着,与其他知青们满是倦意的模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那天起,唐晶总是偷偷观察这个特别的知青。他不像其他人那样很快就被农活磨去了棱角,反而始终保持着一种特别的气质。
每天收工后,他都会在油灯下看书,有时还会轻声朗诵古诗词。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直到那个特别的夜晚。生产队的大喇叭刚刚播完《东方红》,李明华突然站在唐晶家的门口:"听说你成绩很好,要不要一起看看书?"
原来,李明华早就注意到这个聪明的姑娘。
每次他读书时,都能感受到她投来的好奇目光。更让他惊讶的是,有一次他不小心把笔记本落在田间,上面被人工整地添加了一些批注,那字迹,分明出自唐晶之手。
"你们谁想参加高考啊?"那天晚上,李明华的声音温和却坚定,"我可以教大家一些知识。"没人回应,大家都觉得高考恢复的事情太过虚无缥缈。只有唐晶,怯生生地举起了手。
从那天起,每天傍晚收工后,唐晶就会偷偷溜到李明华的房间里补习功课。一支蜡烛,两本破旧的课本,就这样开启了她的求学之路。
寒冬腊月里,唐晶的手冻得通红,李明华就把自己的手套给她戴上;春日田间插秧时,李明华总会默默地把最难耕种的田地包揽下来。
"唐晶,你很聪明。"李明华总是这样鼓励她,"只要努力,一定能考上大学。"听到这话时,唐晶的心里总会泛起一丝甜蜜。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是冬日里的一缕暖阳,融化了她心中的坚冰。
李明华教她语文时会讲解古诗词的意境,声情并茂地为她讲解《再别康桥》的优美;教她数学时会耐心地讲解每一道题目,直到她完全理解。
渐渐地,唐晶发现自己不仅爱上了学习,更是爱上了这个博学多才的年轻人。
这种感情来得悄无声息,却在心底生根发芽。有时候,她会想起村里那些议论的声音:"知青们都是临时的,早晚要回城。"这种想法让她既害怕又期待,害怕这短暂的相聚终将成为泡影,期待着未来或许还有更多可能。
02
高考恢复的消息终于传来的那一天,整个生产队沸腾了。
唐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告诉李明华这个好消息。她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而李明华只是温柔地笑着说:"我们要加倍努力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的补习时间更长了。有时候,李明华会讲起北京的故事,讲那里的四合院,讲那里的街道胡同。唐晶听得入神,想象着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城市。
高考那天,唐晶紧张得手心直冒汗。考场上,她看到李明华正在专注地答题,那样沉稳的模样给了她莫大的勇气。
当录取通知书送到生产队时,唐晶和李明华都被北京的大学录取了。那一刻,李明华握住了唐晶的手,说:"嫁给我吧。"
简单的婚礼后,意外很快降临。唐晶发现自己怀孕了,这让她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要不,我们先回北京吧。"李明华提议道,"我家人会照顾你的。"
就在准备启程的前一天,一位自称是李明华北京同学的人突然造访。
那人看到唐晶时明显愣了一下,欲言又止,最后什么都没说就匆匆离开了。这让唐晶心里更添疑虑。
在回京的火车上,唐晶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每次问起李明华的家庭,他总是含糊其辞。突然,她想起了那个奇怪的访客。
在回京的火车上,唐晶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每次问起李明华的家庭,他总是含糊其辞。突然,她想起了那个奇怪的访客,那人那天的表情里藏着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那天来的,真的是你的同学吗?"唐晶小心翼翠地问。她注意到李明华的手指微微颤动了一下,转着眼镜架的动作也突然停住了。
李明华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僵硬,随即笑道:"是啊,他就是个爱管闲事的。"说这话时,他的目光飘向窗外,避开了唐晶的视线。这个小动作没有逃过唐晶的眼睛。
夜色渐深,列车在钢轨上有节奏地摇晃着。唐晶借着月光,看见李明华的手里握着一封信,信封上有一个烫金的印章。这让她想起在北大荒时,李明华收到的那些信件都是这样的,可他从来不让她看。
火车终于进站了。到达北京站的那一刻,唐晶的心情越发忐忑。灰蒙蒙的天空下,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紧紧地抓着李明华的衣袖。李明华说家里会派人来接,可站台上却空无一人。
正当唐晶以为要自己打车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场面让她惊呆了。
站台尽头,三辆黑色的轿车整齐地停在那里,每辆车的号牌都带着特殊的标记。一队西装笔挺的人从车上下来,在寒风中站得笔直。
从第一辆车上,走下来一位穿着笔挺中山装的中年男子。他的举手投足间透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让人不敢直视。
唐晶注意到站台上其他人纷纷给他让路,有认识的人还恭敬地点头致意。
"三叔。"李明华的声音突然变得很低,恭敬地喊道。唐晶从未见过他用这样的语气说话。
"这就是弟妹吧。"李治国上下打量着唐晶,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
那道目光让唐晶想起了生产队里给牲口看病的老兽医,一样的挑剔和锐利。"老太太身体不适,特意让我来接你们。"他的声音不冷不热,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03
车队在北京城里穿行,唐晶透过车窗看着这座陌生的城市。高大的建筑,宽阔的街道,还有来来往往的自行车,都让她感到无比新奇。可李明华却始终紧绷着脸,手心里全是汗。
忽然,李治国开口道:"明子,你祖父的画像修复好了,老太太说今天必须先去祠堂上香。"这句话像一块巨石,重重地砸在车厢里。李明华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唐晶感觉到他的手在微微发抖。
车子在一处气派的四合院前停下。朱红的大门,高高的门槛,雕梁画栋的飞檐,无一不彰显着这座宅院主人的非凡身份。唐晶还没来得及仔细打量,就被李明华拉着快步走进了内院。
"砰"的一声,厚重的朱红色大门关上了。院子里的一切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压抑。古老的石板路两旁种着几株苍劲的老梅,枯枝在寒风中摇曳,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影壁上的龙纹在暮色中显得格外狰狞。
"老太太在祠堂等着。"李治国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不紧不慢,却给人一种不容拒绝的威压。
走进祠堂的瞬间,唐晶感觉呼吸都要停止了。只见正中挂着一幅巨大的画像,画中的老者神采奕奕,目光炯炯。最让她震惊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