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国际学校依旧是大多数家长的首选,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挤破头也要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来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名校之间为了争夺这些优质生源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下面跟随主页君一起来看看,这些国际名校为了抢占优质生源都使出了哪些手段吧!

文|暖暖

From 留学全知道

微信号:EduKnow

‌“马太效应‌”由社会学家Robert K. Merton提出。

这一概念指优势往往会产生更多的优势,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马太效应”现象如今正在国际化学校蔓延。超一线城市的第一梯队学校虹吸着全国最优秀的生源,同时也挤压着其它梯队学校的生存空间。

当一线城市对生源饥渴时,周边城市必然遭殃;当头部学校汇集了大藤牛剑“种子选手”时,腰尾部学校为了活下去,它们蠢蠢欲动,诸多乱象在涌现。

另外一边,孩子们为了挤进一梯队学校,他们不得不在这场残酷的升学战役中,咬紧牙关、步步为营。

就像电影《饥饿站台》有333层房子一样,谁都想站在最高处,住在底层的人都想往上爬。但在向上走的过程中,少不了刀光剑影、明争暗斗,以及为了利益铤而走险的“亡命之徒”。

333层房子的残酷物语,像极了如今的国际化学校。


01.

看不见的硝烟

国际学校的抢人大战

Lily坐标于华中地区A市。

在A市,如果走体制外路线,X校几乎是当地所有中产家庭的“梦中情校”。因为,这几年X校的榜单(英国方向)相当亮眼,风头甚至超过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国际化学校。

因此,在A市,X校拥有大波拥趸者,“不仅学费划算,升学率还高。”

当初Lily也是被名校光环吸引,一时脑热将孩子送进X校,但孩子入读一年后,Lily果断带着孩子“跑路”。

“X校一周只有1-2节体育课,为了安全,课间休息都不让孩子出教室。学校操场也很小,孩子们整天关在教室太可怜了,这跟坐牢似的。”Lily忿忿说道。

至于学校的超高升学率,Lily也看清了真相,是牛娃造就了学校,而不是学校培养了牛娃。

“它们会通过中考筛选全市的牛娃,包括X校招收了很多周边城市中考高分考过来的孩子。这些孩子学习能力非常强,如果参加高考,稍微努力下,考上985不是问题。”

在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体制内能考重本985的孩子,培训几个月再去考牛剑那是属于“降维打击”。

Lily在X校的所见所闻并不是这个圈子的个例。换句话说,X校“收刮”尖子生的手段,正在开设国际课程的高中轰轰烈烈地上演着。


图为《雪国列车》剧照,不同的车厢将不同阶层的人隔离开来,住在最好车厢的人类拥有最丰盛的资源。

最近,坐标上海的某国际高中Y校处于舆论漩涡,同时也掀开了当下国际教育病态的一幕。据多位博主爆料,Y校在这两年雷霆手段,从全国知名高中“收刮”牛娃,这些牛娃有些是高考落榜的竞赛牛娃,以及不乏省赛国赛获奖选手。


Y校把牛娃们聚集到一起,成立“牛剑营”。牛娃为什么称作牛娃,因为他们脑瓜子聪明,学习能力极强,花几个月时间培训刷题就能去考牛剑。

为了招纳到全国牛娃,Y校开出极为优渥的条件,不仅学费全免,一旦有人拿到牛剑预录取,奖金高达几十万。


为什么要不惜成本招牛娃?答案是为了打榜单。为什么要打榜单?答案是为了下一年的招生。

在生育率持续下跌以及经济下行的当下,国际化学校苦于招生难,但一旦学校拥有漂亮榜单,甚至不用打广告,家长们会自觉口口相传,排着队,挤破头送孩子来入读。

另外一个例子是,沪上某AP美高,原本在圈子内口碑相当糟糕。但有一年这所学校出了一个大藤,立马摇身变成第二梯队美高。

X校与Y校正是窥见并利用了中国家长的“榜单崇拜”情结,花大成本广纳牛娃,得以在短时间内收割大量“信徒”家长。

在这件事情里,对于牛娃们来说,不用交学费就能有机会上牛剑,自然是好事一桩,但是对于那些不明真相的普娃来说,如果他们只是冲着榜单而来,大概率会沦为分母与陪跑者。


图为《雪国列车》剧照

买家需求推动市场。

这个月,英国名校牛剑发放面邀offer。一夜之间,在互联网里,牛剑面邀offer满天飞舞。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各个学校的公众号都在“普天同庆”,好不热闹。

不是中国学校创造了升学奇迹,而是学校巧妙使用了“数字的艺术”。背后的真相是,面邀offer离正式offer相隔“天渊之别”。拿剑桥举例,剑桥面邀率高达70%-75%。这意味着,凡是申请者,绝大部分都会收到面邀offer。

学校并不是故意误导家长,而是被家长的“榜单迷恋”所绑架,被外界的浮躁环境所裹挟。

有榜单的学校吃糖,没榜单的学校吃糠,没有榜单那就拼命制造榜单,这种有毒的氛围像瘴气一样在国际化学校间弥散、蔓延。


02.

代考、保录,国际高中涌入妖魔鬼怪

在学校都想成为333层房子的顶楼时,另外一边,学生们为了入住最高层也使出浑身解数。

Ava是上海某二梯队国际高中的十年级学生。

原本她的梦校是沪上几所第一梯队国际高中,但她纷纷铩羽而归。而在此之前,为了更好地备考,从体制内学校退学后,她在某大型知名Z机构脱产了四个月时间。

除了常规备考培训外,Z机构也提供保录服务,收费12万。继保录机构“横扫”大学申请赛道后,如今它们盯上了国内头部国际高中。

Z机构的保录大致流程如下,Z机构首先会让学生参加考试,然后根据成绩结果来定校。

保录合同上通常有5所学校,除了知名的第一梯队国际高中外,合同里面一定会参杂一所不太好的学校,学生也一定能进那所最不好的学校。“如果最后保录一所都没进,费用也并不会全退,只能退一半。”Ava告诉我们。

不管学生最后进没进,Z机构都能赚到钱。在看清背后的“生意经”后,Ava并没有上钩。但有些学生在备考时,因为每天与机构老师们待在一起,老师们会给前者不断洗脑,出于对老师的信任,有些学生一脑热就签约了。


图为韩剧《天空之城》剧照,在这部影视剧里,来自上流的中产家庭纷纷想把孩子送进SKY大学,指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

还有些事情,Ava至今回忆起来仍觉得诡异。

上海的国际高中通常都会有自主招生考试,从知名的,到不那么知名的,Ava前前后后参加了好几场入学考试。考试结束后,Ava便不断接到陌生人打来的电话,这些电话来自于各种择校备考机构,一上来就直接问你是否有意向考国际学校。Ava怀疑是学校把自己的手机号卖给了机构。

Lucy妈经则历过更“野”的路子,Lucy妈把这场奇幻经历称作“千人大考场”。机构会告诉家长,有些学校开设联考,考试通过后孩子可以直录进入学校,收费399一位。“但到了现场发现都是很水的学校,好的学校压根不会和这种机构合作。”Lucy妈说。


图为韩剧《天空之城》剧照

凡是涉及到高额利润的地方,总能激发人类的挑战极限与道德底线。

除了保录、千人大考场,“枪手代考”亦下沉到低龄群体。

今年4月,在各个国际化学校秋招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上海某头部国际高中A校在其官网宣布,将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核验考生身份。

任何新政策的出台都不是凭空而来,背后一定隐藏着一条“大鱼”。

原来,在A校的前一场三月份秋招考场里,学校抓到了“枪手”代考。整个过程原本可以做到滴水不漏,因为A校的考试,考生拿着准考证和身份证复印件便可参加。

最终破绽出现在面试环节,面试无法代考,因为有学生在面试环节,英语能力实在过于拉胯,于是学校去倒查,这才发现代考行为。

博主“G大成长论”在博客节目分析这个案例时,他们讲到,这些代考“以前肯定有过成功的经验,甚至说不定还有学校的里应外合。”


图为韩剧《天空之城》剧照


03.

脱产演员正在收割中产

333层房子充满了机关算尽,那么离开大楼,会发生什么呢?

“国际化学校学费一年二三十万起步,这还不包含课外补习费,但在我们机构脱产2-3年,总花费只用30-40万。”

这是诸多脱产机构工作人员在推销自己时使用的常用话术。

作为国际教育领域的一个细分赛道,脱产机构满足了部分家庭的特殊教育需求。比如,有些孩子不适应所就读的国际化学校,于是到机构全日制脱产。

所谓“国际学校是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只是在社交平台上,想要出围城的人格外多。


从上海的X科、X剑、X和、X外,到深圳的XX交、XX思,这些名校都是家长祛魅下头,孩子退学转学“重灾区”。

而且,这些帖子流量还相当高。与其说是名校退学系列自带讨论度,不如说是MCN机构以及营销号们掌握了流量密码,主打敢编与敢骗。

流量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变现,营销号的背后套路,我们带大家一步步拆解、梳理。

众所周知,头部国际化学校都有一定录取门槛,而且门槛并不低。举例来说,如果你的孩子考上了XX交,大概率会吸引到其他也想报考X交的家长前来取经。这时,你可以丝滑向后者推荐择校备考机构。


小红书上,一堆骗子伪装成家长与学生推择校备考机构。

至于择校备考机构,里面的水也相当深。

据业内人士透露,有些机构是两头通吃,一边收孩子的补课钱,另外一边再把孩子的信息卖给学校,一旦推荐成功,再拿返点费。

至于那些退学的孩子都去了哪里呢?看到这里,大概率有人已经猜出这些孩子退学之后纷纷在脱产机构相遇。

网友沫沫就窥见了其中诡异,“这些账号9月份还在发帖说自己的孩子去剑桥报道了,10月份说自己的孩子去全日制脱产了,这是书往回读了。”


除了脱产系列,小红书上的国际学校红黑榜也暗藏玄机与“江湖”。

有些红黑榜贴表面看起来是那么一回事,但再细看,红榜系列参杂私货。具体来说,它会在一众口碑不错的名校里夹杂1-2个没那么好的学校。

而“有些进入黑榜的学校,是因为学校给的返点最少或者没有给返点。”某教育博主一针见血地指出。


在小红书搜“上海国际学校红黑榜排名”,显示有102万+篇笔记。

返点、返佣,在腰尾部国际化学校是公开的秘密。

而在“招生大决战”陷入白热化的当下,以前有些高冷的学校,以及有些从来不走“返点”路子的学校,如今为了生存,也不得不低下头颅,与外部渠道合作,这些渠道必然少不了各种野路子的妖魔鬼怪。

于是,诡异的局面开始出现了。

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神圣之地,原本应该处于强势地位,但为了完成招生指标,他们不仅要迎合家长,打各种榜单;如今还要放下身段,与各种外部渠道周旋。

在恶性的招生大战下,当下的国际教育已不复当年的淳朴与荣光;在恶性循环的竞争下,学生本应像春日嫩芽一样被呵护、被培育、被浇灌知识,但他们在“生源大战”中,被异化为一条条数据,一茬茬待割的韭菜。

对待这个现象,业内人士痛心疾首地感叹,学校当然知道再这样下去,会把这个行业给玩死,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呀。


有些教育展的主办机构,左手向学校收取展位费,右手请家长充当群演。

而这场零和博弈的残酷战役中,最大也是唯一的受害者——家长与孩子们,关于我们何以至此,以及未来何去,我们不应语焉不详。比如,我们应该自省,我们是否被自己的名校执念、唯升学论所反噬了?

学校本应要百花齐放,而不是有名校录取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如果一所学校能让普娃、渣娃都能感到幸福与快乐,这样的学校也应是家长与孩子拥戴、推崇的好学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