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制图 王思祺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转眼间,岁末已至,新年不远。于是,在2024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冬至,就随着萧瑟的寒风一同到来了。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其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民谚有云:“冬至大如年”,指的就是按照旧时民间习俗,冬至比年节还重要。
冬至之日,白昼最短、夜最长。而后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日增长,因此有冬至阳生之说。所以,在古人看来,冬至是一个吉日,就如《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这一天是个吉祥的日子,预示否极泰来,值得庆贺。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于是冬至又称为“亚岁”。
据明朝的地方志《嘉兴府志》记载:“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在旧时,每逢此日,人们祭祀、数九,不仅崇尚以食进补,更以美食相赠。同时,漫步在博物馆中,还能看到在没有空调、暖气,也没有电热毯、保温杯的漫长久远岁月中,古人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有情调地度过寒冷冬天。
冬至大如年
“数九”冬尽春日来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翻开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能看到其关于冬至的描述。作为古代的四时八节之一,冬至自古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西南一隅的成都,自然也不例外。
据民俗专家刘孝昌描述,在过去,成都人甚至习惯性把冬至当成“过小年”,还时兴拜冬至,百姓走街串巷时不忘相互祝贺。“无论是生意人还是师生相见之时都要说几句吉祥之言,祝来年安康,说福道喜。”说到旧时成都冬至的景象,刘孝昌描述的画面可谓热闹非凡。
“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袒;九九八十一,庄稼汉在田中立。”倘若漫步于旧时成都的冬日街头,也许还能听到这首《九九消寒歌》,又叫《数九歌》。在古代,没有精准的天气预报,人们口口相传,发明出一种民间的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叫作“数九”,又被称为“冬九九”。
九九消寒图图据武侯祠博物馆
据悉,关于“数九”的习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公元550年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其写到:“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同时,民谚有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根据民间的算法,数九是从二十四节气“冬至”逢壬日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当数到九个“九天”,也就是数完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
在古代,追求雅趣的文人墨客将数九分为“画九”和“写九”。明代刘侗、于奕正撰写的古籍《帝京景物略·春场》中有载:“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说的就是,从冬至这天起,画一枝素梅,枝上画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个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
而“写九”的习俗始于清代,相传与清代的道光皇帝有关。与画图相同,这种数九的方式是选取每字九画的九个字,每划代表一天,每字代表一个九,九个字代表九九八十一天。在清末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时令类》中,也能看到相关的记载:“宣宗御制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二句,句各九言,言各九画,其后双钩之,装潢成幅,曰九九消寒图,题‘管城春色’四字于其端。”
手炉、暖砚、瓷壶……
看古人如何取暖过冬
冬日凛冽漫长,呼啸而过的寒风带走身上的体温。在古代,没有如今便捷多样的取暖方式,没有暖气、电热炉、空调、电热毯、暖宝宝等取暖设备,古人要如何捱过这严寒的冬天呢?在久远的岁月中,充满智慧的古人不仅出有手炉、入有火盆,浴室洗澡有壁炉,写字读书有暖砚,林林总总的取暖神器,不仅造型精美,还非常实用。
取暖用的手炉,也许当下的人们也并不会感到陌生,在不少古装剧中,尤其是宫廷剧中,暖手炉绝对是冬天场景中出现的常客。手炉是专供冬季暖手用的小件器物,一般雕琢精美,样式繁多,里边放火炭(多为木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有的甚至还可放在袖子里暖手,故被称为“暖手炉”“火笼”。
至明清时期,手炉已非常普及,不但造型丰富,圆的、方的、花篮状、南瓜状层出不穷,五蝶捧寿、梅兰竹菊、喜鹊绕梅等众多纹形与炉身的福禄喜寿、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等图案相得益彰。且不仅样式开始变得繁多起来,也愈发小巧,手炉中除了放置取暖的炭灰,还会放些香薰和药材,手炉逐渐成为贵族把玩的艺术品。
清乾隆珐琅夔龙团花海棠式手炉图据四川博物院
而在四川博物院的文物中,就有一件清乾隆珐琅夔龙团花海棠式手炉,精致又华美。此外,院中还有一件清镂空暖砚,可谓文人雅士在冬日挥毫泼墨的妙招。寒冬腊月,刚磨好的墨很快就被冻住了,而这件暖砚整个砚台分为三层,底部酷似一个小火炉,加热中部的水槽即可让顶部的砚台保持温度,以此防止冬季墨水冻结。
清镂空暖砚
不仅实用,这件清镂空暖砚双环圆造型由石砚、水屉、炭火炉、砚匣组成,砚的交汇处为月牙式注水口,配铜镀金盖,匣屉饰镂空夔龙纹。底部为铜镀金四足,造型独特,浑然一体。暖砚四周紫铜镶边,底部鎏金工艺显示出其原持有者的尊贵地位。
清高丽暖手瓷壶图据四川博物院
此外,四川博物院中还有一件清高丽暖手瓷壶。要知道,古人很早就发明了暖水壶,把热水灌进陶壶、瓷壶中,就成了一个暖水袋,既可以平时抱在手里,踩在脚下,也可以塞到被窝里,适用各种场景。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岁末寒冬,冬至已至。在天气逐渐变得严寒,街头巷尾弥漫着香肠腊肉和羊肉汤的香气之时,离人们盼望的新年也不远了。
今日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