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丛岷

“中国榫卯的起源比汉字还要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核心技艺,它不用一钉一胶,却能让家具、建筑屹立不倒,我们国家现存的许多千年古建筑都是用榫卯结构建造的!”

12月17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科创协会赴武汉市青山区钢城十八小,为五年级学生开展了以“建筑奇遇记”为主题的科学系列课程,和孩子们共同探索榫卯结构的奇妙世界。


“建筑奇遇记”

课堂上,谭思遥老师通过展示我国古代建筑结构,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榫卯结构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和类型特点。

“老师,榫卯不用钉子真的能牢固吗?”“它是怎么拼接的呢?”课堂上,同学们聚精会神,积极参与互动问答。

为了让同学们真切感受榫卯结构的智慧和魅力,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四人一组,开始进入动手实践环节。大家围坐在摆满工具和木料的桌前,跃跃欲试。他们眼睛紧紧盯着手中的木料,或测量、或打磨、或拼接,有的小组在尝试拼接榫卯时遇到了困难,榫头与卯眼的契合出现偏差,但他们没有气馁,反复尝试,不断调整角度与力度。


“匠心课程”走进校园

当一个个榫卯作品在他们手中诞生,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喜悦。“我感觉自己就像古代的工匠,榫卯太神奇了,不用钉子和胶水就能让木块牢固地结合。”502班王雨馨兴奋地说。

榫卯连接着过去和未来,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互动环节,同学们利用平板设备询问人工智能,了解榫卯结构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开阔了视野、创新了思维。

“原本以为榫卯离我们很遥远,没想到通过这次课堂,自己能亲身感受,动手实践,这种感觉太棒了,希望以后能多一些这样的课程。”501班马克莱安有感而发。

学校负责人表示,此次榫卯课堂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传统技艺的传承之旅,更是一次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探索与实践,为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钢城十八小与华师人工智能教育学部科创协会的社教合作,为素质教育开辟了新路径,同时,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传承与创新的种子,期待这些种子在未来茁壮成长,让榫卯技艺乃至更多的传统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来源:极目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