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5732 字

阅读时间约:7 分钟

本文章节:

01、“隔代亲”很容易引发这3个严重的问题

02、老人的教育方式不对,父母该如何应对?

03、为啥有些孩子不懂得感恩,与老人不亲?

在生活中,“隔代亲”的现象非常常见。

老一代人观念传统,认为血脉要延续下去,孙辈的出现令他们看到了家族新的希望与力量,他们会非常高兴。

老人家对孙辈的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他们不愿孙辈吃苦,只想让他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长大。这几乎可以说是他们的本能反应,本来也没有错。

但是,如果他们对孙辈的爱没有智慧,甚至没有原则、没有底线,那就很容易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孩子不是仅仅会被宠坏这么简单,甚至可能会罹患所谓的重性精神病!

为什么这么说?家里老人过度溺爱孩子,会带来哪些危害?

对于这个问题,夹在中间的父母该怎么科学、有效地处理,又能尽量避免家庭矛盾?

以下利用精准精神心理学的知识,深入分析,并提供具体化的建议。

01、“隔代亲”很容易引发这3个严重的问题

在很多双职工的家庭中,父母会把小孩交给家里老人来带,老人成了陪伴孩子最多的人。

可很多老人陪伴、教育孙辈的时候,容易出现以下3个问题:



此图为AI生成

第一,总是没有原则地溺爱孩子,只要孩子一哭一闹,他们就会尽自己所能满足孩子的要求。

比如孩子嘴馋,爱吃甜食、高热量的垃圾食品,奶茶、蛋糕以及汉堡等等。每次小孩闹着要吃,老人往往会心软,“你想吃啥就吃啥,我给你买”。

这显然对孩子的饮食习惯、身体健康有负面影响。

尤其是含糖量高的甜食,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感到开心、快乐。如果频繁、长期吃甜食,很容易出现糖成瘾(sugar addiction),吃得越来越多。

这会导致孩子容易蛀牙、缺钙,甚至引发肥胖及青少年糖尿病等问题。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长得胖乎乎、圆滚滚的孩子,他们的肥胖问题有可能就是在家里老人的溺爱下形成的。

还有,很多老人认为“能吃是福”,养孩子就要养得胖胖的,于是总鼓励孩子多吃,孩子一吃,他们就使劲夸,这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进食障碍!

有一位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小玲,她从小就嘴馋,她的姥姥不但不引导她吃饱就停,还无节制地夸赞她“真能吃!身体棒!”。

有一次,小玲一口气吃了12个肉包子,撑得走不动了,但她说还想吃。姥姥立马递过来两个,说:“想吃就吃!能吃就是福!”

所以,小玲从小就对“吃东西”感到开心、兴奋,再叠加了其它因素后,她罹患了神经性贪食症。

她每天一睁眼就想吃东西,哪怕只有半小时吃不到自己爱吃的食物就会心痒痒、坐立不安,经常暴食。但她又怕胖,每次吃完后就忍不住催吐,身体严重受损。

如果每次孩子嘴馋、想吃东西,老人就一味地满足,这相当于放大了孩子的动物本能,不断强化孩子人性三原色中的“趋利避害”:

什么事能立刻让他们开心、舒服、爽,他们就要做什么。

这些孩子往往难以很好地完成社会化,不懂得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与欲望,自控能力非常差,很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而且,他们只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总是逃避自己不喜欢、不愿意面对的事情,这很难实现“心理成长”。

第二,很多老人爱夸孩子,甚至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总是对孩子过度夸奖。

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但很多老人对孙辈的“完美滤镜”比情人之间的更加严重!

他们发自内心地认为,“我的孙子孙女就是最棒的”,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夸孩子,“宝宝长得真好看”、“宝宝真聪明,将来一定是考清华北大的料”......

虽然这是源于老人对孩子的爱,但这种过度夸奖的危害极大,类似于“捧杀”,会大大增高孩子罹患典型双相障碍的风险。

精准精神心理学深入到人的内隐记忆层面后,颠覆性地发现:

如果个体反复接受过度夸奖,很容易对外界的赞扬、关注形成“叠加性心理渴求”;

他们获得一些成绩、生活比较顺利时,内心会非常亢奋、兴奋,认为自己特别厉害,精力旺盛,傲慢自大,出现典型的躁狂/轻躁狂发作,患上典型的双相障碍!

可因为他们非常在意外界的评价,内心又自负,一旦遇到挫折、困难,他们往往无法接受,甚至会认为自己很失败、很丢人,出现重度抑郁发作。

其实,“过度夸奖”会令人性三原色中的“虚荣心”不断被强化,孩子可能会表现得很进取、很努力,但不是为了远大的目标,而是为了持续被人羡慕、赞扬。

他们还会为了得到夸奖,保持完美的形象而不断自我施压,内心承受极大的压力。

第三,很多父母并不认同老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看不惯,但处理方法不当,很容易引发家庭矛盾。这对孩子其实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人生可以分为3个阶段——生存阶段、生活阶段、生命阶段。老人这一代人,人生里有很大一部分的时间是处于生存阶段,他们要努力存活下来,要吃饱饭。

所以,在他们心目中,孩子最重要的事是吃饱穿暖、平平安安。他们觉得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地长大,就算是把孩子带好了。

所以他们很容易忽视孩子的精神心理健康。这也不能怪他们,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也没人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学。

而父母这一代人,因为接触新事物、新信息比较多,相对来说会更注重“科学育儿”,知道不但要把孩子的身体养好,也要把孩子的精神心理、思想品德教好。

所以,他们一看到老人无底线地溺爱孩子、过度夸奖孩子,他们就急,忍不住直接打断老人,指出老人的问题,甚至说得非常不客气。

老人自然很委屈,“我辛辛苦苦帮你们带娃,我对孩子好,这还有错了?!”

尤其是“婆媳矛盾”,这本来就是千古难题。如果是儿子指出自己的老妈带孩子的方式不对,老人家生气一会儿就过去了,跟自己的儿子哪有隔夜仇。

可如果是儿媳妇说婆婆带孩子的方式有问题,那很容易变成激烈的家庭矛盾,孩子的父亲夹在中间也很苦恼。

如果这种矛盾经常发生,家庭氛围压抑、充满火药味,孩子心里是能感受到的。

他们会感到紧张、害怕、不安,甚至也会变得烦躁暴躁,形成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甚至出现精神心理问题。

02、老人的教育方式不对,父母该如何应对?

所以,如果父母有了比较科学的家庭教育意识,知道老人的一些做法不对,这值得肯定,但具体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

首先,父母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态,对家里的老人要有感恩之心!

带孩子是非常辛苦的,很多老人可能因为身体不好、还没退休等原因,并不会帮忙带孩子,双职工父母会非常劳累,孩子也确实有可能吃得没那么好,缺乏亲人陪伴。

所以,家里的老人愿意来帮自己带孩子,这并不是理所应当的,这是他们的付出,我们要心存感恩。

三代人住在一起,矛盾是避免不了的。但如果我们对老人有了感恩之心,面对老人的无心之失时,就能更平和、更包容,并能降低对老人的期待值,减少内心的不满。

就算父母很难调整好心态,那至少要想想孩子,上面说了,如果家人之间总是争吵、互相指责,孩子的精神心理健康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至少为了孩子,父母要跟老人处理好关系,在孩子面前作出情绪稳定、认知理性、尊重老人和长辈的良好表率。

言传不如身教,父母在生活点滴中的良好示范、积极渗透,也是科学的家庭教育的重要一部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