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5年度资助项目名单日前公示,经国家艺术基金专家严格评审,并报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批准,上音共有7个项目入选,其中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1项、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项目4项、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1项、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1项


国家艺术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并列为“国家三大基金”,是我国文化艺术领域层次级别最高的艺术创作项目之一。该基金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际艺术事业健康发展。

上海音乐学院获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

2025年度资助项目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所在系部

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

交响乐《华夏圆宇》

徐坚强

作曲指挥系

艺术人才培训项目

中国交响乐创作人才培训

周湘林

作曲指挥系

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项目

歌曲《那里,永恒的中国》

陈牧声

作曲指挥系

独奏曲《丝路乐舞》

张碧云

民族音乐系

民乐小合奏《声音地图》

李博

作曲指挥系

跨界融合节目《青铜三部曲》

俞湘君

附中

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

音乐作曲

周嘉颖(博士生)

作曲指挥系

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

交响乐《华夏圆宇》


项目负责人:徐坚强 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因此,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交响混声合唱《华夏圆宇》(四乐章)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通过“合唱”这一常见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朴质情感,和对世界和平的歌颂。本作品无歌词,将人声器乐化的各种衬词处理,通过人声与器乐有智慧地融合,使得人声与器乐相辅相成,呈现奇妙的音响效果。该作品旋律优美,气势恢宏,或细腻温婉,融合西方古典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现代音乐等多种元素。

艺术人才培训项目

中国交响乐创作人才培训


项目负责人:周湘林 教授

本项目尝试邀请数位中国当代交响乐创作的扛鼎作曲家,及部分在中国交响乐研究方面潜心注力并有相当成果积累的理论家,共同以如何创作交响乐为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开展系列进阶式课程。如此则不仅可以为新时代中国交响乐创作注入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法,同时对于提高中国交响乐的研究水平亦有重大利好。本计划除集中授课、谱写交响乐等必备环节外,还尝试在课程进行的同时进行创作实务、乐队排练的实时操作与即时指导,力图以音乐会的方式集中呈现学员的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效果。相信本计划会对中国当下的交响乐以及其他形式的音乐创作并及相关的理论研究、音乐评论等都能起到引力助航的作用。

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项目

歌曲《那里,永恒的中国》


项目负责人:陈牧声 教授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作曲家受爱国主义诗人戴望舒创作于抗战期间的诗作《我用残损的手掌》(1942)的激发,创作的歌曲《那里,永恒的中国》(为女中音与管弦乐队而作)有其特殊的意义。作品传承了中国艺术歌曲的优良传统,结合交响乐团的宏大表现力,突出了诗歌中戏剧性的表达。作曲家用抒情醇厚女中音的音色来演绎作品极具戏剧张力的诗歌内涵和情感深度,并饶有意味地设计了一组“黄金比音列”,既有调性内涵,又具“泛调性”色彩,这个音乐主题贯穿于乐队织体中,逐渐把作品从深沉悲痛的情绪引向光明希望“春”之美好景象。

独奏曲《丝路乐舞》


项目负责人:张碧云 副教授

作品以中国古今丝绸之路及其历史内涵为主题,以“丝绸之路”沿线的古今音乐元素作为主要素材,力图投射出共建“一带一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项目响应“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文艺创作要求,力图为国家和人民奉上“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项目以乐述史,讲好中国故事;发掘古今音乐素材,重构丝路灿烂乐声;推动阮乐发展,探索外来音乐体裁之“中国化”演绎。

民乐小合奏《声音地图》


项目负责人:李博 副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声音地图》是一部将世界音乐与中国民族管弦乐相结合的成功案例——该作品融合了中国、非洲、中东、拉丁美洲及爱尔兰地区的特色打击乐,将中西方民族器乐融为一体,达到了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效果。

跨界融合节目《青铜三部曲》


项目负责人:俞湘君 副教授

以青铜寓意人类文明启蒙,立于高科技现代社会俯瞰历史文化之彼岸,运用“钢琴跨媒体”这一当代数字器乐语汇为纽带,用逾时空、跨文化、可视化的音乐语言接通当代艺术审美与古老的中国文化基因。三部曲分别以中国远古神秘文化、古典礼乐文化、世俗曲艺文化为声音源头,运用现代科技化的作曲与舞台表现手段,试图表达当代青年音乐工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根籁的崇仰之情。项目致力于运用现代科技推动中国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以钢琴跨媒介形式将深厚的中国文化基因植入具有全球化特征的音乐语言当中,进而塑造一部配得上当代中国之博大胸怀,开放包容之文化自信,海纳百川之审美气度的新音乐艺术作品。

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

《冰玉堂——在历史的暗明中穿梭》


项目负责人:周嘉颖(博士生)

导师:王建民 教授

中胡与管弦乐形式的乐队作品,在第七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中获得第一名与“乐手最喜爱作品奖”。作品立意源于广东顺德古建筑“冰玉堂”,以屹立不动的古建筑为视角,在写作上运用传统音调,结合现代创作技法,创作新时代之下,正日新月异发展的岭南“古韵新声”。音乐语言建立于传统戏曲瑰宝之上,将流传于岭南一带的粤剧、龙舟说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创作源泉。以岭南曲艺为起点,作为中华文化的烙印之一,以小见大地回望改革开放以来岭南地区繁荣发展的历史伟绩,歌赞中华儿女深藏血骨的奋斗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供稿:科研处

编辑:彭畅

审核:张卓

小音家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