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湖南韶山开展土改运动,要对每家每户进行家庭成分划分,但是论到毛主席家时,地委书记犯了难,书记认为毛主席家是富农,但是把伟大领袖家里说成富农,这不是败坏毛主席家里的名声吗?

最后实在没办法,他只能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毛主席回复一下,他家里是什么成份。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多年来很多人都避而不谈,但毛主席从来就没有回避过这个问题,有几点情况需要明白。

第一,1936年毛主席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亲口说过,“我父亲当过兵,做过生意,积攒了一点钱,后来买了土地,积攒了资本。”

“我家有15亩田地,成了中农,靠此每年可以收60担谷子。一家5口人每年吃35担,这样每年还有25担剩余。”

后来埃德加斯诺也把毛主席的话记在了他的《西行漫记》中,这就说明,毛主席从来没有隐瞒自己家里是富农成分这件事,至少不是贫农,按照粮食生产力,应该是到了富农的地位。



第二,多年来,很多外国学者开始研究毛主席,比如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系教授施拉姆在他的《毛泽东》一书中说,中国的农村非常贫穷,但毛泽东夸大了他家的阶级成分。这可能有他和父亲的矛盾有关,施拉姆的意思就是,因为他由于其他目的夸大了家庭的成分,准确来说应该是贫农。

日本著名学者大泽升在《中国去向何处》书中说,中国的毛泽东是“富裕中农的长子”。

所以根据这些资料可以看出,他们都认为毛主席家里的成分应该是贫农,因为1929年国民党反动派就没收了毛主席的父亲的所有房产和徒弟,一直到韶山解放(1949年8月),土地还没有归还。



第三,当年毛主席离开韶山时,曾处理过家里的东西,1919年前后,毛主席的父母先后去世后,他就决定带着弟弟妹妹走出韶山,全部闹革命。当时毛泽民就问,那我们的家业怎么办?

毛主席当时就说,把家里的土地和房屋,交给老乡打理。此外,我们欠人家钱的,一律还清,如果还不了就宰羊杀猪还了,别人欠我们的,一笔勾起。所以此后,毛家剩下的财产都交给了湘乡唐家坨文家舅舅、表兄和毛震公祠同族人代为处理。

所以,当时韶山进行土改时,当地书记自然不敢轻易决定,一来他没看过《西行漫记》也不知道毛主席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自己家里的情况,二来是,毛主席是一国领袖,总不能把毛主席家里化成富农吧,这说出来也不好听。

因此秉承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韶山的书记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就是说韶山土改,希望毛主席给证实一下,家里几口人?

其实书记写的这封信已经十分含蓄了,按理说一个书记怎么可能突然写封信,问问家里几口人这样的废话,当地老乡不可能不知道。所以毛主席见信后,马上就明白了其中意思。



随后毛主席亲自给韶山乡政府写了回信,其中有三个意思。第一,我们家不参与分田,所有家产都划分给农民或者交给政府处理。第二,我家化为富农,该是什么就是什么。第三,人民政府不准徇私,照政策办事。

当时书记见信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毛主席身为一国领袖,向来秉公处理,从来不会搞特殊,这也是毛主席可以成为人民领袖的重中之重。



毛主席的一生,始终秉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1950年的春天,毛主席前往北京郊区视察工作。彼时,他看到战士们挖掘了一些苦菜,执意要将这些苦菜带回中南海食用。

在毛主席的言传身教之下,他的孩子们也深受感染,逐渐养成了不怕吃苦的坚韧品质,不仅如此,毛主席深知劳动对于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性,故而常常安排孩子们深入乡村,参与到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中。

自新中国成立起直至1976年毛主席逝世,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毛主席很少买新的衣服。他生前一直穿着的那件睡衣,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补丁,数量多达几十个。毛主席所睡的床铺,一直是最为简朴的木板床,这些看似平凡却又极具代表性的生活细节,深刻而生动地展现出毛主席作为人民领袖的伟大风范。



而至于家庭成分,如今再看这个问题,由于时代不同已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其实在老百姓眼里,毛主席的伟大形象,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这些没有关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