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潮间带生物句号

许久不见!各位是不是以为这个系列结束了呢?(naive)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青岛近海的异鳃类。而且,本篇中,异鳃类嘉宾阵容豪华:有14种哦!!!

首先出场的3位嘉宾,我们已经在本系列前三篇文章中认识:能够利用盗食质体进行光合作用的指状棍螺(Placidadendritica;详情点击《青岛近海的异鳃类系列 | (一)谁说只有植物才能光合作用嘞?我也会!》);比指状棍螺更牛的、连基因都能“偷”的绿海天牛(Elysia viridis;详情点击《青岛近海的异鳃类系列|(二) 你觉得就你会光合作用?来咱不吃不喝聊一聊!》);青岛海域新纪录到的溅斑多彩海牛(Chromodoris aspersa;详情点击《青岛近海的异鳃类系列|(三)青岛地区新纪录——溅斑多彩海牛!》)



指状棍螺|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绿叶海天牛|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溅斑多彩海牛|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那今天就来认识一下其他的小可爱们!

1.赤蓑海牛(Anteaeolidiella takanosimensis)(或同科)




赤蓑海牛|摄影:刘泽道




赤蓑海牛|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一种中小型蓑海牛科生物,生活于近海潮间带,虽然看似小巧可爱,但却是不折不扣的肉食者!

它最喜欢的食物就是刺胞动物的水螅体。当然,这些水螅体都具有带毒的刺细胞,但是它们不但可以无视这些刺细胞,反而还能将刺细胞储存在体内,作为自身抵御外敌的利器!

正所谓,一物降一物!




海笔(刺胞动物门珊瑚纲 八放珊瑚亚纲 海鳃目)展开的水螅体就是它们的食物|图源:网络

2.斑纹无壳侧鳃(蓝无壳侧鳃;Pleurobranchaea maculata




斑纹无壳侧鳃|摄影:刘泽道

身体肥厚,体长大者可达80 mm!正如其名,本种贝壳消失,鳃羽状,位于身体两侧(于外套下),故属名中文称为“无壳侧鳃”。

本种生活于潮间带岩石、海藻间至潮下带水深90 m的泥沙质底,春季为其繁殖季节。在黄渤海属于常见种。

同时这种与上种相同,也是超强的肉食生物。口吻大,在捕食能外翻出体外,吞噬食物,是一种浅海养殖贝类的敌害生物!

3.微点舌片鳃(Armina babai)(或同属)




微点舌片鳃|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微点舌片鳃|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身体呈舌形,柔软。体长可达80 mm。鳃对称位于外套两侧。生活于潮间带至潮下带水深数十米的泥沙质底。食性与前两者相同,肉食性,喜食海仙人掌和海笔的水螅体,图中身体前端微红的部分即是其外翻的口吻。

4.变异拟海牛(Philinopsis speciosa)(或同属)



变异拟海牛|摄影:刘泽道

体形较小,呈长方形,体长约14 mm。头楯大,前端微凹,后端圆。外套楯包被贝壳,后端分成两叶。足宽,前端圆,后端截断状。体色有变化,黑至蓝黑色,头楯后边有黄色带或背面散布斑点。

生活于潮间带泥沙质底。行动迅速,以口吻外翻吞食小型贝类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在青岛属于常见种。

5.泥螺(Bullacta exarata



呃……因为实在太常见,一直忘记拍了……|图源见水印

贝壳中小型,呈卵圆形;壳质薄而脆,半透明。螺肉大,所以不能完全缩入贝壳内。

生活于潮间带中、低潮区泥沙质底,冬季移栖至潮下带。摄食底质中的有机质、底栖硅藻、海藻碎片、小型无脊椎动物等。

如上图所示,本种可以食用,味道鲜美;尤其在江浙沿海,是极为热门的“小鲜”。

在青岛,9月是其产卵盛季,泥滩上,像上图所示的圆形胶状物,即为泥螺的卵群。



螺的卵群|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6.树枝背海牛(Dendronotus frondosus




树枝背海牛|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树枝背海牛|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体侧有多个树枝状突起,故得名树枝背海牛。嗅角鞘缘5分歧,形似花托。

生活于潮间带和潮下带浅水区的岩礁、海藻间。青岛为常见种,4月交尾产卵,卵群淡红色,呈带状,盘旋8~12圈,贴附在石头上。

7.福氏多角海牛(Polycera fujitai



福氏多角海牛|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福氏多角海牛|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福氏多角海牛|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中小型,长指棍形。头幕稍扩张半圆形,前缘6~8个长指状突起。鳃羽状,嗅角黑色,顶端白。身体密布黑色小点。

生活于潮间带和潮下带浅水区岩石、海藻间。卵群呈の形,附于岩石上。

8.黑纹斑捻螺(Punctacteon yamamurae



黑纹斑捻螺|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贝壳较小,壳质薄脆,壳面淡黄色或灰白色,有黑色条纹。捻螺科黄渤海仅记录此种1种。

因为壳质薄脆,并不能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故常藏身于沙中。



黑纹斑捻螺:“我钻钻钻,你找不到我!”|摄影:刘泽道



黑纹斑捻螺:“我钻钻钻,你找不到我!”|摄影:刘泽道



黑纹斑捻螺:“我钻钻钻,你找不到我!”|摄影:刘泽道



黑纹斑捻螺:“我钻钻钻,你找不到我!”|摄影:刘泽道



黑纹斑捻螺:“我钻钻钻,你找不到我!”|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9.多枝鬈发海牛(Kaloplocamus ramosus)(或同属)




多枝鬈发海牛|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多枝鬈发海牛|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中小体型,头幕半圆形,周缘装饰有树枝状突起。身体呈淡黄白色至橙色,体表散布许多橙色和白色斑点。树枝状突起浅橙色,嗅角叶部浅褐色,末端白色。

黄渤海为常见种。

这一只发现于渔船中格式丽花海葵的渔副产物中。

10.凹幕脊突海牛(Okenia opuntia




凹幕脊突海牛|摄影:朱浩文wats

体型小,呈椭圆形,扁平。体长5~6mm。头幕小,前段中央有缺刻,形似两叶片。体背有许多圆锥形突起,呈桔黄色。

本种生活于潮间带岩石间、石块下。



凹幕脊突海牛|图片源自:http://www.seaslugforum.net/)

11.我也不认识




你是谁?|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你是谁?|摄影:潮间带生物句号

这一种是假期时在我的鱼缸中突然出现的一种。考虑到我的鱼缸饲养的生物、沙石全部来自青岛的潮间带,因此,应为当地物种。然而因为其体型太小,我最终还是没有真正确定它的身份……

当初也不曾想到能记录到如此之多。但事实上这还不及历史记录异鳃类的1/5,相信将来还会邂逅到其他更多的美妙生灵吧!

依旧期待着这片海!

征稿启事

朋友们,欢迎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海洋欢乐谷投稿!

无论是文章、摄影、漫画、美图、动图、视频还是音频,只要稿件能体现出海洋的奇、趣、美,展现海洋魅力,我们都来者不拒!

稿件一经采用,即可获得相应稿酬!

来稿请发邮箱:
haiyanghuanlegu@163.com。

期待与您相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