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伤你最深的,往往是最爱你的人。”

01 矛盾爆发

这是一位妈妈的自我救赎之路:

孩子高二的时候,因为在课上看漫画,被老师叫了家长。

我接到电话时,正和上司吵得不可开交——

我要被裁员了……

赶到学校时,儿子正站在走廊罚站,垂头耸肩,像个鹌鹑。

没等老师从教室出来,我就给了儿子一个耳光。

怒火熊熊燃烧,脑子里只有委屈和不满。

我工作这么辛苦,处处受气,就是为了养他,他怎么能这么报答我?



一时间,竟忘了这是在学校——

教室里,儿子的同学听到这声巨大的脆响,纷纷侧目。

十七岁的小伙子个子窜得快,即便是低着头,我也能看到他的表情。

他脸颊血红,却出奇地平静,好像无事发生。

看他这幅样子,我更生气了。

刚想破口大骂,可下一秒,他却突然抬头,说了句:

「妈,对不起。」

「再见。」

然后,逃命一样,飞速向走廊尽头的窗户跑去……

02 双双确诊

儿子被拦住了。

他被两个强壮的男老师压制在地上,却并不挣扎。

他竟然在笑。

笑到哽咽。

我带着儿子挂了精神科。

医生为他确诊重度焦虑时,我只觉得天旋地转。

我怎么会把孩子养成这样?情愿放弃一切,也要逃离我。

医生劝我也查一查。

我拒绝了。

我怎么会有病呢?



「妈,查查吧。」

儿子终于肯说话,却好像是在乞求。

结果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

我被确诊了重度抑郁……

三年前,我们成了单亲家庭。

孩子毅然决然选了我。

原先窒息的夫妻关系差点把我逼疯。

记不得有多少次,我拿起厨房锋利的厨具,逼着孩子爸爸张口说话——

他是最擅长冷暴力的。

一有矛盾,就变哑巴。

我像个上蹿下跳的疯猴子,对着廉价的餐桌疯狂发泄愤怒。

我变得敏感易怒。

儿子忘记放进鞋柜的鞋子、不小心扔到垃圾桶外面的纸团……

一切不合我心意的细节,都能轻易引爆我的情绪。

朋友劝我回归职场,用工作分散注意力,否则迟早要疯。

我四处碰壁,终于找了份离家近的工作。

我工作能力并不差,结婚前,也曾混到过公司中层。

工作让我重拾了对生活的掌控感,经济也愈发独立。

连带着精神状况好了很多,至少不再整夜整夜地失眠。



我提出了离婚。

孩子有这样一个爸爸,是不会幸福的。

刚开始,我和儿子的生活越来越有希望。

周末,我会陪着他,一起在我们的小出租屋里看他爱的动漫。

每天下班,都能看到儿子在桌上留的饭菜。

他做菜实在不好吃,但总是热乎乎的——

他会掐准时间,提前给我加热好。

可好景不长。

行业越来越不景气,整个公司死气沉沉、人人自危。

我的情绪又开始恶化,开始频频挑儿子的刺。

我知道,我把焦虑发泄在了儿子身上。

儿子也越来越沉默,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我把他房间的锁砸坏了。

这样他就不能锁门了,也不能把我和他隔开了。

终于,裁员轮到我头上。

我又气又急,却在这时接到了老师打来的告状电话……

接着,就是有惊无险的那一幕。

03 携手自救

确诊后,我立刻办理了离职。

也帮孩子办理了一年的休学。

我的积蓄,足够我们娘俩好好休息一年。

我开始接触心理学,接触家庭教育,接触自我疗愈。

我带着儿子四处见世面,在宏大的山水间,找寻自我。

我们监督彼此吃药,在敦煌的星空下畅聊。

我们是母子,是朋友,更是成长路上,并肩前行的战友。



直到那时,我才明白。

我曾经对自己情绪的放任,任由本能支配,有多么伤人。

我对孩子自以为的“爱护”,又是多么的残忍。

原来那句话真的是对的:

「家里病得最轻的,是孩子。」

身为母亲,我却一直在消耗孩子的能量,侵蚀孩子的精神健康。

甚至,让儿子反过来照顾我的情绪。

我对儿子的痛苦视而不见。

在孩子的求救面前,在孩子需要保护和鼓励的时候。

我关注的,竟只有自己的需求——

控制欲、表现欲、高要求、低忍耐……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其实,只需要起心动念。

亲子关系幸福与否,只在一念之间。

04 抵达彼岸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儿子正在心仪的大学里,准备期末考试。

他答应我,寒假回家后,一定要给我做一桌完美的菜。

比十七岁那年,好吃千倍、万倍的菜。

后记

亲子关系间的问题,突破点往往不在孩子。

而在家长。

一个愿意反思自己,改变自己的家长。

一个愿意尝试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家长。

即便与孩子有了隔阂,也能想办法尽快修复。

这就是觉知的力量。

点个「赞」,决心构建真正的「幸福家庭」,是一个家变好的关键。

我是蒋沅池,如果你有家庭情感或心理上的困惑,欢迎交流留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