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至民国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武术最后一个辉煌的时代,从此之后热兵器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传统武术也被逐渐地取代。现如今,即便是强身健体,更多的人也是选择西方功利性的健身方案,越来越少的人愿意日复一日的练习传统武术。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高手如云的民国时期,如果一定要评选一个最厉害的,不少人恐怕都会投票给有“民国第一武术大师”之称的孙禄堂。孙禄堂练的主要是太极中的形意拳和八卦拳,不仅养生而且实战能力拔群,曾先后两次战胜日本派来挑战的武士,并以此扬名,坐稳了民国武术界的“头把交椅”。



孙禄堂出生于1860年的河北,这一年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朝廷无能民不聊生。孩童时期的孙禄堂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区别,唯一不一样的是,他对周边事物的好奇心比其他人重不少。

9岁那年孙禄堂的父亲病故,他的命运也随之发生转变,家境贫寒的他早年其实是营养不良的。从13岁开始,孙禄堂除了每天外出干活以外,就是学拳强身健体。那个时代,学拳是很多平民百姓安身立命的选择,世道太乱,没有几手功夫很难混得开,这可能也是民国为什么出大师的原因。



孙禄堂虽然晚年是太极宗师,但是实际上他早年家境贫寒,根本没学过正统的太极拳,更加谈不上太极嫡系。他学的拳民间叫“花拳”,基本上就是乱打,谈不上什么派系,单纯是为了强身健体。不过,在学拳的过程中,孙禄堂还是对中国传统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别人打一个小时的拳可能就会喊累,孙禄堂却玩命的练习。根据孙禄堂晚年的回忆,年轻的时候除了给店铺当伙计,其他时间全部用来练拳。无论是习文还是学武,归根结底需要勤奋,比别人更勤奋你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孙禄堂之所以能够流传后世,最基础的一点就是他年轻的时候没有浪费时间,把时间都花在了练拳上面。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



当时中国河北知名的拳法大师很多,其中李魁元就在孙禄堂家乡附近,这给了孙禄堂第一次登堂入室学习正宗拳法的机会。孙禄堂摆在李魁元门下没过多久,后者就从孙禄堂身上发现了他与众不同的亮点:一是天赋异禀,二则是学拳如痴如醉。

有这些亮点,李魁元断定此子将来成就定然不凡。在李魁元的介绍下,孙禄堂又拜在了另外一位拳法大师的门下,他就是河北形意太极拳名家郭云深。郭云深有一招实战绝技,叫做“半步崩拳”,号称是“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在当时河北地区名声很显。孙禄堂得此真正地进入太极拳门道,这也是他第一次跟太极拳大师学习拳法,奠定了他后来成为形意太极拳宗师的根基。



孙禄堂在郭云深门下学习多年后,他没有被眼前的一切所蒙蔽,在他看来学拳最重要的就是博采众长,这一点和后来满世界找人打架的李小龙很像。孙禄堂也开始了自己漂泊的人生,短短几年的时间,他走遍了中国11个省,就干一件事,找各地的拳法大师切磋武学。

这个阶段的孙禄堂正是28、29岁的样子,是人一生中最巅峰的年纪,他选择在这样的年纪游历四方,见识当时全中国的武学大师,博采众长,这个决策远比一般的习武之人要长远得多。中国太极拳的门派非常的多,谁是正统还真不好说,只有上门讨教了才知道对方的拳路好在哪里。遍观中国历代武学大师,无一例外,都是身经百战打出来的。



孙禄堂在游历全国,四处找人切磋的过程中,名声也越来越大,最终结识了太极宗师郝为真,并得到后者的指教。在完成全国的游历之后,孙禄堂觉得自己的太极拳已经完善得不错了,便回到河北,建立了孙氏太极拳,自成一脉。

孙禄堂开山立派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1918年,他本人也已经58岁,很少再出手和人交手,更多的时间是教授弟子。但是孙禄堂这一生最重要的两次交手却是在此之后,而且两次打的都是日本人。



日本的武学本身就是学习和借鉴中国的,在甲午海战之后,日本人为了自己的自尊心,四处找中国武学大师比拼。霍元甲是比较著名的一个,实际上全中国被挑战的武学大师远不止霍元甲一个,孙禄堂当时的拳馆在河北,也是个多事之地。

第一个挑战孙禄堂的人叫板垣一雄,号称是日本天皇亲自派来中国的,结果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年过花甲的孙禄堂击败,当时震惊整个河北武术界。这次比试之后,日本后续又有五个武士前来找孙禄堂比试,但是这五个人连名字都没留下,水平更是远比不上前面的板垣一雄,自然是再次落败。



年轻的时候和李小龙一样满世界挑战各路拳手,晚年开山立派又先后两次击败日本武士,孙禄堂也因此名扬当时的武术界。我们已经无缘一睹孙禄堂的风采,但是民国时期每一个接受日本人挑战的大师都值得我们尊重。家国有难,中华儿女从来都是不分你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