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如今新鲜出炉的谷歌量子芯片,再次以强大的功能,拉响了有关人工智能的“奇点警报”。科技在飞速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更不能跑偏方向。现实生活中,不少有远见的中产家庭开始早早为孩子布局新赛道。

文丨庄晓 编丨Lulu

最近,谷歌Willow量子芯片再次刷屏了。

5分钟颠覆10亿亿亿计算极限,标志着我们正迈入一个以高效、智能、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全新计算时代。


量子芯片的新鲜出炉,让马斯克都为之赞叹。这个普通人都很难追上技术发展的时代,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我们的学校和家庭,到底需要传授怎样的知识,又该着力培养孩子哪些能力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找到真正在做创新教育的工作者。这让外滩君想起了由国内知名管理学家、领教工坊创始人暨学术委员会主席肖知兴教授创办的致极学院


致极学院校园一景

和其他学校不同,致极学院自诞生起,就散发着浓重的科技与创新气息。

自2019年创校以来,致极学院就汇聚了一批颇有教育理想和情怀的杰出学者与企业家。学校特意将校址选在了虹桥国际展汇园区,毗邻不少颇有知名度的企业

邀请由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CPET等知名的教授、讲师,开创了系统而丰富的课程体系;

还创新了升学的特别路径,让学生能以“1+3”模式,在国内读完大学一年的课程,再直通海外求学。

曾毕业于一所211大学的Harry同学,就因为实在不喜欢大学所学专业,毅然决定来到致极,重新开启本科的学习。得益于致极创新的教学与升学模式,Harry最终成功入读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本科专业,让梦想照进现实。

无论从哪个层面看,前面的问题抛给致极学院的老师们都再合适不过。为此,外滩君也来到了致极学院的校园,和致极学院的执行董事罗念慈、执行院长宋琼以及副院长张倞,做了一番深入的探讨。

结果,外滩君发现很多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大事上,跑偏了方向。


AI时代,需要“企业家精神”

致极学院执行院长宋琼,在过去二十年里,从一线员工一直打拼到全球知名科技公司的高层,是业界有口皆碑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


宋琼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PBL项目

同时,她还是两个女孩的母亲。她发现,当前学校仍有相当多的学习,聚焦在低效的刷题训练中。不少孩子的生活甚至被割裂成一张排得密密麻麻的时间表,很少有喘息的空间。

然而,AI时代的到来,让许多以知识积累为主的领域,受到不小的冲击。

如果我们还在一味地强调孩子的‘博闻强识’,将学校教育和现实社会相互隔离,孩子们还能适应未来的巨变吗?这条教育的道路,不就跑偏方向了吗?”

面对未来,孩子今天最值得学的是什么?从科技跨界到教育的她,决定要为自己的孩子寻找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教育

1. 不要割裂学校和社会的联结

宋琼觉得,教育要面向真实世界、真实社会、真实问题。无论未来如何变化,教会孩子如何主动辨识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就是真实人生最需要具备的能力,而这也是将来孩子们能以不变应万变的信心。


宋琼在创新创业PBL课堂

对教育者而言,首先就是要打开对教育的想象,让学校和真实生活相互交融。作为曾经的资深职业经理人,宋琼觉得这样的教育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把生活当成经营一家叫‘人生’的公司,那我们每个人都要像CEO一样,给自己的人生做规划,管理资源,迎接挑战,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活出自己的价值。”

为此,致极专门打造了包括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数学推理、经济学、中国思想与哲学等在内的全英文授课的十门博雅课程,学分受到了美国合作大学认可;还设置了创新创业项目式学习、口语、非虚构英文阅读等特色课程。

这些课程体系都遵循3个原则:从根基上学习、在交往中学习、到实践中学习。在致极,老师们既是学术导师、又都有着丰富的职场和社会经验,帮助孩子们观察到真实社会的运转,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

这次探校,外滩君就和正在读大学预科的丁璨同学聊了聊。从小学钢琴的她,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歌手,但曾困在象牙塔的她,却总有些迷茫。


丁璨同学在致极音乐节演唱

“不知道成为歌手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而且我发现自己更喜欢弹钢琴,有时又觉得成为歌手就不能快乐地演奏钢琴了。”

来到致极后,她有了更多的尝试。在创新创业PBL课上,她试着和同学们一起用AI生成电影,几番波折后获得了最有潜力项目奖,现在她又带着之前的项目经验,加入了一个特色旅游产品App的研发团队中。

在博雅课和特色戏剧课上,她又进一步打开视野,她逐渐萌发了成为音乐制作人的想法,这个职业既和音乐相关,又能实现自己的巧思妙想,这让她在学习中更有动力。

2. 帮助孩子尽早完成“职业化”

在致极,很多学生都问过宋琼一个类似问题:

未来如何找到一个既能够满足生存需要,又能够匹配自己兴趣的工作?鱼和熊掌可以如何兼得?

这时宋琼都会分享自己刚入职场的故事。那时作为新人的她,也曾因为紧张和压力,几乎每隔一周就都要大哭一场。

让她能顶住压力的,正是当时直属领导的认可及手把手带教。在极短的时间,凭借着这些宝贵经验,她快速完成了从懵懂无知到职业化的过程。这也加深了她对“职业化”的理解。

能够适应未来职场的人,首先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其次是职业态度,包括对待工作的态度,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工作任务,不轻易放弃,也不会因个人情绪影响工作表现。”


宋琼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PBL项目

不过要想让自己既能好好生存、又能好好生活的,还在于职业信念的树立,而这又往往会决定决定孩子们未来的职业高度。

从个人贡献者到团队贡献者,再到能带两三百人规模的团队,一路走来虽有坎坷,但宋琼觉得,让自己能抓住每一个职场机遇的,正是自己内心的不断追问:

“你是否有敬畏心?是否追求成长?是否坚持价值创造?这些才是驱动着个人在工作中不断创造价值,实现更高层次职业成功的原因。”

因而,在面向未来的教育里,宋琼觉得“我们更要帮助孩子学会向内探索聚焦他们内心的真正需求,引导孩子来认识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每个孩子都可以是无限游戏的玩家

然而,我们目前的教育,更强调给孩子提供孩子向外探索的机会。有时是过于注重专业能力;有时又太轻视了职业教育的内涵——觉得只是带着孩子走马观花体验一天不同的职业就足够了。

真正向内探寻的教育,实在是太少了。

在致极担任IDP导师后宋琼发现,在第一次和孩子们讨论目标和人生意义感的时候,有的孩子会一脸茫然,也有的将目标设置得过于天马行空……

为此,致极的IDP导师们,往往从学业、社交、情感等各个方面,与孩子们一起思考设置多样化个人成长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帮助他们厘清自己的思路。

致极IDP导师制度:全校老师都是IDP的导师,指导学生从学业、社交到品格、情感等各个方面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期间,导师由学生自行选择,随时和孩子保持一对一的沟通,指导并督促孩子们完成整个学期的提升计划。


IDP导师墙

像宋琼就喜欢和孩子们每过几天就约个一对一的私密谈话。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并帮着他们具体分析每次遇到的困惑,帮助他们达成目标,实现自我超越。

“这些都是孩子自己提出的目标,是基于他内心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作为IDP导师,我们更多在扮演陪伴者、教练、或是顾问的角色。”

为了支持导师们的工作,致极为每个导师们配备了人生平衡轮、GROW模型提问、KISS复盘表、二合一的目标和行动计划表等,更加科学地指导孩子向内的探索。


致极IDP导师工具包之一——人生平衡轮

“我们不会要求学生一步到位就要想清楚这些目标,我们看重的是他们能慢慢通过梳理,去走到那个自我成长的状态。”

在致极学院副院长、同样也是致极最受欢迎IDP导师之一的张倞看来,也只像致极这样师生比高达1:2、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彼此熟知的环境下,才能让导师们不错过学生成长的每一个微小细节。


张倞和带教学生们

有如此感慨,和她曾亲眼目睹的一场师生间的“冲突”有关。

那是致极的英文写作课,风格鲜明的李雅言教授,引起了一个学生的吐槽,这个孩子雅思成绩7.5,被老师批评后不太服气,觉得老师对其他同学和蔼,唯独对他很严厉,他觉得教授太“双标”。

巧合的是,张倞正是这个学生的IDP导师。 “这个孩子本身就很出色,是一个爱憎非常分明的孩子。”虽然课后张倞有安慰并告诉他,这是李老师对他抱有更高的学术期待,但孩子并没有一下被说服。

“过了几天我找他吃中饭,就和他说了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类似的小故事,孩子这个弯就立马转过来了。如果你和他讲大道理,他会立马反驳你,但你和他分享这些小故事,他立马一点就透。”

潜在的情绪雷得以顺利拆除,孩子更加勇敢地锻炼自己的英文表达。后来,凭借着出色的英文写作功底,他拿到了不少学校的OFFER。最后选择了朱尼亚塔文理学院,因为这个学院不仅给他4万美元的奖学金,还能在入学后在交叉领域帮助学生定制大学的个人的融合课程。


张倞和带教学生

“到了李雅言教授再给下一届学生上课的时候,这个孩子忽然闪现课堂,趁着课间休息的时候,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没能在李教授课上拿到A的原因,洋洋洒洒即兴发言说了三大点,整个人都闪现出非常生动的华采。”

孩子的成长让张倞感动,但致极的老师们并不满足于此。除了帮助孩子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外,宋琼更希望学生能从导师身上,看到彼此对于人生的乐观和坚韧的态度。

比如当你需要选择的时候,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

这是宋琼在成为IDP导师时,常和学生们讨论的话题。每当这个时候,宋琼都会拿出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图。虽然图表中,宋琼职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但在她看来,这只是一次次遵从自己内心的决定罢了。

“我希望孩子们能从我的故事中来理解,与薪酬、权力相比,我们更应在乎自己是不是真的认可做这件事的价值。我只做自己相信的事情,然后相信自己做的事情。”


致极学子参观进博会未来出行展

宋琼觉得这是一种更加高级的思维模式。在她看来,人生就像《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中所提的,充满了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

其中,有限的游戏,在于一直赢得胜利;而无限的游戏没有确定的开始和结束,也没有赢家,目的更多让人体验游戏本身。

这两类思维,会让我们在对成功的定义、对变化的反应、对挑战的态度上,做出完全不同的决策。

“不停地追求考试、升职,这些都是有限的游戏,但生命应该是无限的。只有学会无限游戏的思维,去追逐那些你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帮助跳出内卷模式,把自己出路越走越宽敞。”

让每个孩子学会无限思维的模式,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多一些真实践,

少一些伪学习

当一个孩子由内而外可以立起来的时候,也是他能毫无负担做事的时候。

但作为企业管理和医疗领域的资深人士、致极学院执行董事、上海健贤研究院院长罗念慈发现,在如今的学校教育里,孩子们总是被安排得太多,却很少有机会启发他们主动思考和做。


致极学院执行董事罗念慈

“我们常说学校是个象牙塔,不过学校更应该是一个真实世界的仿真器,只有模拟真实的世界,孩子才有可能学会在真实人生,解决真实问题。”

在谈及如今普遍存在的就业焦虑时,罗念慈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刚进入职场的学生,他用十多年学校养成的习惯,不善交流、不善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等着做题、等着派任务的心态对待工作,他的能力和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间会有多大的差距?”

他发现,“在我们当下的教育环境当中,对学生协作协同,团队沟通能力的培养非常少,也更加没有机会、没有资源给到学生,这就出现了一个事实上的差距——外界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我们教育环境所能满足的程度没有变化甚至越来越低,出现了非常大的差异化。

据此,致极也提供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除了在校园提供各种充沛的资源和机会,更要带着孩子们去了解真实世界—深入企业参访


致极学子参访波司登了解羽绒生产工艺

依托致极学院的发起单位,也是全国最具规模,最受尊敬的私董会组织——领教工坊的资源,“让学生们得以有机会走入企业内部,看企业真正的运作、真正的科研,真正的商业环境,看企业如何去服务好的客户,企业家精神如何创新,如何带动企业的成长。

罗念慈告诉外滩君,在挑选走访企业名单上,致极也有自己的考量:

一是,参访企业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知名的跨国公司和民营的企业,比如像波司登、林清轩、字节跳动、知名的全球领先创新医药公司阿斯利康、张江科学城人工智能岛、微软数字化创新中心……

二是,每次走访都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由致极的学生们带着问题,来和这些大企业的总裁或高管,进行深入的互动。


致极学子参加领教工坊主办的中国企业家私人董事会年会,与名创优品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叶国富交流

像致极学生付启,之前虽然通过高考考入了一所大学,但实在不喜欢所学专业的他,带着能早日开发类似于慕课这样的学习社区的想法,来到了致极。

在字节跳动的企业参访中,一位技术老师讲解产品迭代的思路,就给了他很好的启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当时企业给我们的寄语,比如不要形式主义、不要假装努力,当你真正置身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里,你确实会有一些感悟和收获。”


付启宣讲自己的项目

作为随队教师,张倞还记得去阿斯利康的企业参访。

“当时交流的负责人毕业于外交学院,他就告诉学生,自己本以为会成为外交官,但没想到最后成了企业的高管。他的现身说法让孩子们很有启发,原来专业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热情的学习心态。”


致极师生参访阿斯利康

这也是罗念慈欣慰看到的成果。他认为,培养孩子的兴趣的追求和探索自己的专业、职业发展方向,致极也有三部曲:

“ 学生应该先要在学校课程中里找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学校帮助学生用专业工具测评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取向,并在各类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中观察和验证;

最后,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去感受。可能一个学生一年只能参访几家企业,但只要参访过,就会对企业有不一样的了解和兴趣,这其实也是他们自我探索的重要方式。 ”

在罗念慈看来,致极所倡导的企业家精神,不是企业创始人所独有的。

无论是企业高层、中层管理人员,不论是在科技领域、事业单位或是学校等任何职位,都能有企业家精神的显现。这是创新的源头,是社会和经济创新活力的具体体现。


多一些沟通交流,

少一些闭门造车

李培根院士曾说:“教育最重要的转型应是从‘知识导向’到‘问题导向’,对教育本质的理解需回归到人的意义上。”

那么如何让孩子能真正理解人的需求呢?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沟通和交流。但在一些学校,虽然课堂中的小组讨论搞得热火朝天,但私下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却少得可怜。

讲求知行合一的致极,想方设法地创造各种机会,推动不同年龄、不同层级、不同专业方向的孩子们,以及教师和家长们,都展开更为多元、更深层次的对话和沟通。

像在IDP导师初选时,每个老师都会展示自己各自生活的不同侧面,让大家彼此间有了更加立体的了解;

全校60多个孩子,就可能在各个项目制学习中组合成60多个小组,在合作中深彼此的了解;

致极还会不时举办教师之间的、学生之间、甚至家长之间的私董会,在犀利问答以及问题剖析中,学会多角度来看待问题。

由致极首届学生发起的早餐铺创业小组里,成员间展现出的默契与协作能力,就给张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致极学子的早餐铺项目

“其中有个男生,他以前在家里都是不干家务活的,但在小组里分到了蒸、炸的实操环节。有天老远,我就看见他冲过来,问我要烫伤膏,他被烫伤手了;到了第二天早上,他又冲过来说,自己被蒸汽烫到了另外一只手。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慢慢找到了真实生活的一种感觉,从每天苦哈哈地早起,到后面几个人关系特别铁、也非常甜。他们很自豪这个项目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而不是纸上谈兵说出来的。”

毕业多年后,这群一起起大早、吃过苦、挣过钱的孩子们,还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像这些在真实的实践中形成的链接,让致极学子们彼此间有着强大的凝聚力

在致极学院,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已经在海外求学的师哥师姐们,趁着假期、打着飞的直奔母校,来不及赶时差,哈欠打了一个又一个,就为了听过往教授的一节课、或是和亲近的老师共进一次下午茶。


从旧金山大学提前顺利毕业的鱼丸学姐,在致极夏令营与学弟学妹走心分享经验

而这些从致极走出的孩子们,又以各自优异的成绩,为如今的致极营造了良好的口碑。

“前面同学的申请,也带动了后面师弟师妹的申请。”张倞介绍,“现在一些学校,比如旧金山大学就会专门就在我们这边设点开宣讲会,每年也给我们学生发放8000~20,000美元的奖学金,现在我们也在为孩子们争取更多机会,赢得更高的奖学金。”

在致极,一切都是欣欣向荣。宋琼相信,在致极全人教育的背景下,“当孩子们不再去考虑父母给我创造的,而是去追寻我带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我能够创造怎样的价值后,这些资源丰富、不缺综合能力的新生一代们,必然也会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想了解更多?

致电招生中心电话/微信

即可了解更多详情!

或扫描海报二维码

参加致极校园开放日!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