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老话“暖不暖,就看冬月十九”,今日十九,今年冬天是暖冬吗?早了解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与气候、节令相关的老话,它们既是劳动人民长期观察自然的智慧结晶,也是指导农耕生活、预测天气变化的重要依据。其中,“暖不暖,就看冬月十九”便是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意指通过观察农历十一月(冬月)十九这一天的天气情况,可以大致预测整个冬季的冷暖趋势。今天,恰逢农历冬月十九,我们不妨一同探讨,今年的冬天究竟会不会是一个暖冬?


### 气候背景与厄尔尼诺现象

要解答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当前全球及我国的气候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一趋势对各地的冬季气温产生了显著影响。特别是厄尔尼诺现象,作为影响全球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出现往往伴随着南方降水偏多、北方偏暖的现象。厄尔尼诺,即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水比常年偏暖,导致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影响全球天气模式。

回顾历史数据,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我国冬季往往偏暖。例如,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厄尔尼诺事件导致我国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1℃,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高,鲁苏皖浙粤沪等省份更是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冬季。然而,气候系统复杂多变,单一因素难以全面解释冬季气温的变化,还需考虑其他诸如大气环流、海洋温度、地理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 2024年冬季气候预测

转眼间,时间已至2024年冬月十九,我们如何根据当前的气候状况预测今冬的冷暖呢?国家气候中心及各地气象部门基于观测数据和模型预测,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


首先,从全球范围来看,虽然近年来全球变暖趋势明显,但具体到某一年,其影响程度和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据预测,2024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可能会出现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与厄尔尼诺相反,指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水比常年偏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全球变暖带来的增温效应,使得冬季气温的预测变得更加复杂。

其次,就我国而言,今年入冬以来,多地气温表现出明显的波动。以杭州为例,2024年前期气温异常偏高,年平均气温、高温日数均创历史新高,入秋以来平均气温也较常年偏高。然而,随着季节的深入,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降温降雨过程增多,显示出冬季气候的复杂性。据杭州市气象台预测,2024年冬季杭州气温较常年偏高,但温度起伏较大,有出现强寒潮的可能。预计冬季平均气温7~8℃,较常年偏高1℃左右,但极端最低气温山区可达零下6~9℃,其它区域零下3~6℃,表明冬季仍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天气。

### 冷暖冬的判定标准与地域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暖冬或冷冬的判定并非简单依据某一时间段的平均气温高低,而是需要综合考虑整个冬季的气温变化、极端天气事件等因素。按照中国气象局的定义,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0.5℃即为暖冬,反之则为冷冬。然而,这一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


以2023/2024年冬季为例,虽然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3℃,但并未达到暖冬的判定标准。同时,暖冬指数空间分布不均,华南、西南等地多为暖冬,而华北南部、黄淮、江淮一带则多为冷冬。这种地域差异提醒我们,在预测和判断冬季气温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充分考虑地域特征和局部气候特点。

### 应对冬季气候变化的建议

面对复杂多变的冬季气候,无论是暖冬还是冷冬,我们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

1. **加强气象监测与预警**: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活动,避免极端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2. **做好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添衣物,特别是老人、儿童等易感人群更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3.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冬季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应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做好农作物的防寒防冻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4. **防范雾霾天气**:冬季大气静稳频次偏高,大气污染扩散条件较差,易出现雾霾天气。应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5. **提升应急响应能力**:针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强寒潮、雨雪冰冻等,应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加强救援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综上所述,虽然“暖不暖,就看冬月十九”这句老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冬季气温变化的关注与期待,但现代气象科学的预测更为准确和全面。面对复杂多变的冬季气候,我们应保持理性态度,科学应对,确保生产生活安全有序进行。同时,也应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与研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