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也就是这周的星期六,我们就要迎来冬至节气了。也是从冬至节气后,就要开始数九了,意味着天气会进一步的寒冷了。

然而,今年冬季的异常暖和却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不少人都在疑惑,今年都已经冬至了,天气还是如此的暖和,今年会不会是60年一遇的大暖冬呢?

事实上,今年从南到北,整个冬季的气温都较往常偏高,这并非是我们的错觉。

在一些地方,本该在春季才绽放的花朵,如今却在冬季提前吐露芬芳,这一现象直观地反映出了今冬的暖和程度。

比如在北京好多地方就发现迎春花、桃花等开放了,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在他们看来“春花冬开”不是好兆头。

但仅凭当下的温暖,就能断定这是暖冬吗?其实不然。

暖冬与冷冬的判定并非依据某一段短暂时间的气温,而是取决于整个冬季的平均温度。

这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不能因前期的温暖就过早下结论。因为在后期可能出现大的降温,这样会导致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较往年低的话,那它就是“冷冬”。


而且至于今年冬季是偏冷,还是偏暖,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冬至节气的农谚,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农谚有云:“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这表明冬至的冷暖与后期的天气走向有着某种关联。

它的意思是说,倘若冬至节气时较为暖和,后续的寒冷可能会持续更久,甚至一直延续到次年的农历三月中旬。相反,如果冬至节气比较冷了,那么来年开春后回暖就比较早。

这是因为大气环流和能量的积累与释放需要一个过程,冬至的温暖可能只是暂时的表象,后续冷空气势力可能会逐渐增强并长时间影响天气。

相反,如果冬至寒冷,那么冬天的寒冷可能会提前释放,来年春天暖和的时间便会提前到来。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冬至节气以后才真正寒冷。老祖宗发明了冬至节气数九,其中就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说法,就说明了从冬至节气后气温会越来越低。

还有“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的说法。从能量守恒和大气变化规律来看,若冬至时寒冷,那么在春节前后,冷空气可能已经过境或者势力减弱,气温就会有所回升;

而冬至节气的时候十分暖和的话,春节期间也许会有冷空气来袭,导致气温下降。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些农谚,虽然它们只是一种基于长期观察的大致推测,并非精准的气象预报。但却蕴含着一定的经验智慧,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要不然也不会经过千百年流传至今。

但是有一点大家也要明白,就是如今和过去的气候有所不同了,并且现在影响冬季冷暖的因素极为复杂。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以及大气环流的异常等,都会对冬季气温产生作用。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通常会使全球气候出现异常,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可能偏高;而拉尼娜现象则可能带来偏冷的冬季。但这些气候现象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使得冬季气温的预测变得十分困难。

今年冬季前期的暖和,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许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局部地区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又或许是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使得暖湿气流长时间占据主导,抑制了冷空气的南下。

然而,随着冬至的到来,数九寒天正式开启,通常在三九、四九期间会达到最冷状态。未来的天气仍存在诸多变数,冷空气随时可能大规模南下,改变当前的温暖格局。

所以,尽管今冬前期暖和,我们也不能轻易认定这就是 60 年一遇的暖冬。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冬至后的天气变化、各种气象因素的影响,通过科学的气象观测与分析,才能最终确定这个冬季的冷暖性质。

所以广大农民朋友在享受当下温暖的同时,也要做好应对未来可能寒冷天气的准备,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