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宣布,中国春节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春节的申遗成功,

不禁让我想起了隔壁韩国!

2023年春节之际,全国人民沉浸在庆祝新春佳节的喜庆中之时,中国的“春节”却突然变成了“韩国阴历新年”(Korean Lunar New Year)?



一深挖原因,居然又是隔壁的棒子国在作妖。韩国居然趁大英博物馆举办的韩国乐团的活动的时候,打出“韩国阴历新年”的说法,想要趁机再来一场“文化剽窃”。

这一下,引得一些中国留学生亲自前往大英博物馆,向路人普及农历新年源自中国的历史。随之而来的,是在国内外网络媒体上掀起了谴责声讨韩国剽窃中国文化的热潮。

为什么韩国如此热衷,剽窃中国文化?

从历史名人到文化遗产,韩国为何对“偷”乐此不疲?

韩国剽窃中国文化的“十二大罪状”

近几年来,韩国不断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节日、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乃至历史人物,改头换面后,贴上“此乃属于韩国”的虚假标签,公开宣称为自己国家的发明。

他们不仅在国际上大肆宣扬这种伪文化,甚至不惜篡改历史,将中国古代的发明家、诗人和哲学家归入自己的国籍,以增强自己民族文化的影响力。这种行为不仅令人发指,更是一种赤裸裸的文化侵略和盗窃。

那我们就来列一下韩国的“偷盗”过那些中国的文化,看看韩国对中国文化的野心究竟有多大?

罪状一:觊觎中国的端午节与春节

2005年,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在中国引发了广泛争议。

尽管两国的端午节在庆祝方式和内容上存在差异,但韩国此举仍被部分中国网友视为“文化争夺”的重要证据。也是因为此次剽窃事件,每年的端午节,中国的广大网民除了纪念屈原,还从不忘记在国内外网站公开对韩国“处刑”,也难解心头只恨。

罪状二:觊觎中国的春节

端午节的申遗让国人愤恨不已,然而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时隔多年,韩国依然贼心不死,妄想直接把中国的春节变成“韩国阴历新年”。

罪状三:觊觎中国的汉字与书法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起源和发展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韩国一些学者和媒体却试图将汉字和书法纳入韩国文化的范畴,甚至声称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世界公认的。然而,2001年,韩国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金属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化遗产。

罪状四:觊觎中国的中医与针灸

中医和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近年来韩国一些学者和机构却试图将中医和针灸纳入韩国医学体系,并声称其起源于韩国。



罪状五:觊觎中国的孔子与儒家文化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韩国一些学者和媒体却试图将孔子和儒家文化与韩国文化相联系,甚至声称孔子是韩国人。

罪状六:觊觎中国的火药与火器

火药和火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成就之一,对世界军事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韩国一些学者却试图将火药和火器的发明权归于韩国

罪状七:觊觎中国的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的重要推动,自然是不言而喻。当然,这也逃不出韩国的“剽窃清单”,韩国一些学者无视历史事实,公然将造纸术的发明权与韩国相联系起来。

罪状八:觊觎中国的泡菜

泡菜作为一种发酵食品,在中韩两国都有广泛的食用历史和传统。近年来韩国一些媒体和商家却试图将泡菜视为韩国独有的食品文化象征,并在中国市场上进行营销和推广。



2020年,李子柒在视频中展示了泡菜的制作过程,这本是文化交流的体现,却意外引发了韩国网友的强烈反应。他们坚称泡菜是韩国的,指责中国偷窃了他们的文化。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无耻”一词被他们表现得淋漓尽致。

罪状九:觊觎中国的风水学

风水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文化观念,涉及建筑、地理、哲学等多个领域。韩国一些学者和机构却试图将风水学纳入韩国文化的范畴,并声称其起源于韩国。



这种言论明显缺乏历史依据和学术支持,却也奈何不了韩国的“厚颜无耻”。

罪状十:觊觎中国的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本草纲目》是他的医学名著。近年来韩国一些学者却试图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和误解,来将李时珍和《本草纲目》与韩国文化相联系,甚至声称其部分内容来源于韩国。

罪状十一:觊觎中国古建筑的榫卯技术

韩国被爆出曾申报了大木匠与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艺术。这原本没有什么,但是怪就怪在韩国对这一技术的描述,“在不用一钉一铆的情况下接缝”,这不就是中国的铆卯技术吗?

罪状十二:觊觎中国的吴承恩与《西游记》

2024年8月27日,一条来自韩国网络社区的帖子声称《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韩国人,这一言论如平地惊雷,迅速在网络上扩散。

中国网友对此感到震惊与不解,纷纷指出这一言论的荒谬之处。吴承恩作为明朝时期的杰出小说家,其生平事迹、家庭背景、仕途经历乃至晚年生活均有详实的历史记载,与韩国无直接关联。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那可太小看了韩国对“偷”中国文化的执着了。

除了以上罪状,韩国的“偷心”可谓是无处不有,一度有“凡中国所有,皆为韩国”的无赖。



此外,韩国还有一些言论,如丝绸、苏绣、茶、武术、中国结等都是韩国发明的,甚至是位于中国吉林、辽宁境内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的古遗址也被韩国觊觎。

大韩民国的民族精神特色?剽窃中国文化的“厚脸皮”

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文明历史中的传奇。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从八国联军侵华到抗日战争期间,我们辉煌灿烂的文化瑰宝也曾因为历史的无奈被觊觎、掠夺、被“非法夺取”。

如今,我们力求发展,在波澜壮阔的奋斗中共同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新中国,令我们无比自信的文化遗产也从“热起来”到“走出去”,古建筑工艺、传统服饰、戏曲、节日文化等等,一次次惊艳全世界。

然而这个自诩大韩民国的韩国,喜欢将中国文化据为己有,甚至公开“霸占”不成,还全民上下开始明目张胆的“偷”。

韩国一次又一次的拿着“偷来”的文化向联合国申遗,态度也越来越明目张胆,从一开始的直接“抢”,发现难以行得通后就另辟蹊径,直接改“偷”,种种行径都让人对这个国家失去好感,甚至可以说令人厌恶。



这让人不齿的同时也令人疑惑,为什么韩国这么钟情于汉文化?

难道“剽窃中国文化”是大韩民国独有的民族精神吗?

一切,还需要深扒一下韩国这个国家。

失去靠山,朝鲜另寻出路

1894年,朝鲜内部斗争愈加激烈,东学党起义愈演愈烈,面对严峻形势无力自剿的朝鲜政府值得向“靠山”大清国求援。清军应邀而入,进驻汉城以南的牙山。

与此同时,日本则以保护侨民为由增兵朝鲜。虽然大家都往朝鲜派兵,但谁也想不到最后日本会不讲武德,突然举兵攻入朝鲜王宫。

此战之后,朝鲜政权更替,曾经因为政权失败的大院君再度被扶持掌握政权,亲日派大臣金弘集、朴泳孝上台组阁。

随着局势的变化,朝鲜政权面临着两股外方势力——“大清国”和“日本”,两方肃杀之气愈加凝重,究竟谁能获得最后对朝鲜的主导权?

随着日军攻入朝鲜王宫,清政府亦向驻扎在牙山的军队派遣援军,剑拔弩张之势愈加明显。

日军首先向牙山附近的清军发动袭击,并在丰岛附近截击中国的运兵船,清军两舰济远、广乙负伤撤退,运兵船高升舰官兵全体不降殉国。

从丰岛海战开始,清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败。最后只得将黄海制海权拱手相让,采取避战保船的策略。

在陆地上,淮军将领叶志超率军从平壤溃撤,一路狂逃回国,大清国在朝鲜势力为之一空,战火从朝鲜半岛转至国内。

旅顺口之战失败后,日军在旅顺屠戮四日,旅顺十室九空,而在威海卫之战中,北洋水师被困刘公岛,丁汝昌、刘步蟾先后自杀,萨镇冰率十舰投降。面对步步紧逼的日军,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最后在老管家李鸿章的主持下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此后成为诸国瓜分的案上之肉。

《马关条约》中,清政府承认了朝鲜独立的地位。作为朝贡体系下最后一个藩国,朝鲜的“独立”意味着不仅仅是东北亚,而是整个以中国为核心的朝贡国际体系宣告寿终正寝。



以政治上的割裂为分水岭,中原帝国的文化瀑布对朝鲜的灌溉戛然而止。在失去了强大政治文明的影响和军事武力的保障后,中国对朝鲜的文化影响力急转直下,而这也意味着在文化上朝鲜正式与中国分道扬镳。

在大清国日暮西山的昏沉中,明治维新下强势崛起的日本剑指半岛,朝鲜由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日治时代下的朝鲜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朝鲜并未即刻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开始培养为日本尽忠尽孝的朝鲜人,如果用日本人的说法,他们可以被称作“新臣民”。这些“亲日派”的出现,直接影响了整个朝鲜的国运。

然而,朝鲜掌权的闵妃一系跟“大君主”李熙都寻求能够摆脱日本独大的局面,为此选择了“以夷制夷”的政策,从列强中选择新的靠山。

列强各国中能够将势力扩张到东北亚与日本相抗衡的,仅有俄国一家,为此闵妃一系以俄制日,希望借此压制住亲日派的崛起。

可惜的是,闵妃一系的计划还未实施,就被亲日派掐灭了。

1895年10月,军人出身的日本驻朝公使三浦带人冲进景福宫将闵妃杀死焚尸,逼迫李熙下诏废除闵妃王后位,李熙亦由此落入了日本人手中,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人。

面日本的虎视眈眈,不甘于当儿皇帝的李熙出逃到俄国使馆寻求俄国人的庇护,半岛之上日俄对抗的势力再度形成了短暂的“保护伞”。

1897年,依靠着这种短暂的稳定局面,李熙改朝鲜国号为“大韩帝国”,登上皇帝的宝座。

然而,李熙的命运确实一波三折,充满坎坷,从大清国到俄国,他看中的靠山可谓是靠一个倒一个。

1904年日俄战争之后,战败的俄国在《朴茨茅斯条约》中将朝鲜半岛归到了日本的势力范围之内,朝鲜重新回到日本一家独大的局面。



接踵而来的两次日韩条约,直接让大韩帝国丧失外交权,沦为了日本的保护国,至1910年日韩合并,大韩帝国终究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的文化阉割,朝鲜文化的灾难

将朝鲜半岛纳入囊中之后,日本开始用手中的武士刀对这片垂涎已久的土地进行文化阉割。目的就是要把朝鲜半岛上的韩国旧民同化成忠良的日本新臣,将朝鲜的下一代从脑子里剔除掉反抗日本的概念。



要如何才能在朝鲜培养出一批忠于日本的韩奸?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朝鲜总督府制定了一套系统的培养方法。

在公立的学校里,穿着制服、身上佩戴有刀具的日本老师,一字一句地用“国语”(日语)来教授学生。当学生翻开书本时,整本书的内容从头到尾就透出了四个字:忠君爱国。所忠的君自然是日本天皇,而所爱的国同样也是日本而非已经成为笑话的大韩帝国。

为了从根子上实行绞杀学生的反抗意识,一场近代版的焚书坑儒在朝鲜半岛进行,包括《李舜臣传》在内的一切可能引起朝鲜民众脱离日本的书籍都被送入焚炉之中。

用日本的水来灌溉韩国的树,培养起来的韩国精英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了与本土文化相隔绝的“新臣民”,其用心可以说是歹毒之至。

对于试图反抗日本统治的朝鲜人,朝鲜总督府实行杀戮政策。通过带有恐怖性质的警察统治,从1911年到1918年短短七年之间,朝鲜民众被捕入狱案件从18110件激增到82121件。

这种灭族性的文化大换血,直到日本全面侵华后进行的“皇民化运动”达到了顶峰。

为了能够将朝鲜半岛彻底成为日本战争的服务机器,日本开始在朝鲜推行“创氏改名”运动,在全境内废除朝鲜姓名制度而推行日制。在这一强制性要求之下,一批在后来成为韩国将军而当时为日军效力的朝鲜人纷纷改名换姓,后来的韩国上将李亨根在这一时期改名松山武雄,准将军金锡源改名金山锡源,成为朝鲜皇民化运动中精英日化的最典型代表。

于此同时,不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都需要宣誓效忠于日本天皇,等这一批人长到一定年龄之后,则会通过义务兵役制入伍,开始奔赴各个战场为日本的侵略战争开疆拓土,一大批曾经大韩帝国的李家孝子转身成为顶着太阳旗的天皇贤孙。

至此,韩国文化面临着一个断裂的局面。在脱离了朝贡体系之后,李熙等人虽然试图通过日俄均势挽救韩国落入日本手中的局面,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在日治之下,形成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传统文化历经了前所未有的压制与换血,而这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在战后韩国的民族文化自尊心病态提升,二则是对于受到中华文化圈影响的历史文化,已然不可能以日治以前的继承性心态去看待了。

个新生国家却选择文化的“自我阉割”



1943年11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不过此时的朝鲜还是日本的殖民地,因此在开罗会议之上,中、美、英三国首脑一致决定,在完全击败日本法西斯之后,要使朝鲜民族在朝鲜半岛独立。而事后苏联为了维护其在东北亚的利益,也许诺要出兵朝鲜。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以后,很快便推进到朝鲜半岛。苏联军队和日军作战没几天,日本天皇就在原子弹的威慑之下无条件投降了。美国为了防止苏联一家独占朝鲜,便提出了以北纬38度为界,将朝鲜一分为二,三八线以北由苏联接受日本投降,三八线以南由美国接受日本投降的方案。

1946年,在美国人的策划之下,南朝鲜召开制宪会议,会议最终选举了李承晚作为大韩民国第一任总统。并且在3个月之后,韩国政府正式宣布成立。至此,我们今天熟悉的现代韩国便诞生了。

1963年,韩国迎来了一个影响整个民族发展方向的关键人物——朴正熙。

他通过大选名正言顺地入座总统大位。军人出身的朴正熙自上台之始便开始利用修宪、打击政敌等手段强化自己手中的权力,至1972年实施《维新宪法》之后已然将军政大权全揽手中,如果用西方的政治学话语来说,朴正熙的执政代表着极其强烈的个人专制。

凭借着强势的作风,韩国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在朴正熙的手下正式出台,随后第二个第三个相继出现,韩国以现代重工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企业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借助经济发展带来的自信与相对稳定的环境,曾经跟随着日本人侵略的脚步步入中国土地的朴正熙,开始步当初日本人的后尘,进行了一次对韩国文化的自我阉割——废除汉字。

早在李承晚执政时期,韩国就出现了废除汉字的倾向,但那时候并没有真正通过律令强制执行,而是以一篇《谚文专用法》要求以朝鲜民间所用的谚文代替汉字用以公文书写,所谓的谚文即是现代所用的表音韩文。

1970年,朴正熙政府正式出台《汉字废止宣言》,随后开始在小学教育中废除汉字教育。

虽然在后来《汉字废止宣言》没有实行,然而在教育中减少汉字的运用却已然成为大势所趋。

由李承晚时代开始,朴正熙动刀的汉字绝户计,发展到了80、90年代已然收获了成果,年轻的一代汉字文盲使得即便是后来金大中试图恢复汉字,也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1979年10月,仍然打算带领韩国继续前进的朴正熙被杀身亡,历经将近二十年的朴氏王朝走向落幕,凭借着朴正熙时期打下的经济基础和废除汉字带来的文化割裂,韩国的巨轮在历史的维度上继续行驶,直至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脱笼而出。

“韩流”称为韩国文化的名片



韩流(Hallyu)是指韩国输出流行文化、娱乐、音乐、电视剧和电影的文化经济在全球流行。

韩流是一个中文术语,翻译时的字面意思是“韩流”。它是一个统称,用于指代韩国文化和流行文化的显着发展,涵盖从音乐、电影、戏剧到网络游戏和韩国料理等方方面面。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流行文化不同,“韩流”已经成为韩国的政治重要任务。韩流是在韩国政府大力扶持下,向其他国家输出韩国文化的一种方式。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东亚大部分地区,韩国也难逃波及,好在这也使其更进一步认识到在先天物质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必须寻找别的出路。

1998年,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优先发展。

2012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到了韩国政府将其列为首要任务的韩流。

1999年,韩国导演姜帝圭自编自导的第一部本土大片《生死谍变》(又译《鱼》)票房打破了1997年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在韩创下的观影纪录。这部被视为韩国电影崛起的转折点之一。

2000年前后,韩剧持续升温,如一阵飓风吹遍中国各角落。当时,红极一时的《蓝色生死恋》在中国内地21个电视频道同时播出,而后《冬季恋歌》《浪漫满屋》接棒上映,热映度不减,成为80、90后的韩剧启蒙。无论怎样,善于造梦的韩剧让“韩式恋爱”步步深入人心,韩国成为一个令人心生向往的浪漫国度,而后将剧中明星任用为宣传大使、开展文化外交的方式也颇为奏效。

2003年,韩剧另辟蹊径,古装历史剧《大长今》在亚洲各地掀起了令人瞠目的“长今热”。摒弃了一贯的恋爱元素,此剧首次将底层女性的成长史作为叙述重点,且改变了传统历史剧沉闷的刻板印象。此前鲜少出现的朝鲜宫廷御膳文化也成为一大看点,而其中许多药疗和食疗都以中国《本草纲目》为参考,更是让中国观众倍感亲切。

在题材的选择上,韩剧一直推陈出新。比如2014年又掀起收视狂潮的爱情喜剧《来自星星的你》在剧情模式上有所突破——外星人和人类之间的爱情故事。

当然,除了爱情剧,《请回答1988》等时代怀旧剧同样以好口碑引发热议。剧中以韩式饮食、服饰等文化符号还原一个真实可见的时代,不经意间接受文化浸润的海外观众大幅提升了对韩国的好感度。

2021年爆款韩剧《鱿鱼游戏》成为网飞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系列剧,欧美资深娱乐媒体《滚石》说:“这部剧集象征着流媒体时代一种打破内容边界的模式,就像最新的‘迪士尼+漫威’作品一样,让无数观众痴迷。

韩流,已经成为韩国打造的属于自己的文化标志。

韩国K-Pop和偶像培养的风靡

“K-Pop”的出现,和韩流偶像培养的流水线诞生,让韩流成为全世界对韩国的第一印象。



“K-Pop”,就是摇滚音乐、舞曲、嘻哈音乐和电子音乐等音乐形式。

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结束后,驻扎韩国的美军让西方音乐开始传播并逐步被当地文化所接受,韩国吸收融合其中一些元素,开始打造具有本国特色的音乐。

1990年代初的组合“徐太志和孩子们”(SeoTaiJi&Boys)开创了韩国流行舞曲和偶像组合的新时代。

1990年代末期随着大批美籍韩裔的回归,爵士、蓝调等欧美音乐元素更为增多,这一时期韩国偶像组合模式诞生,H.O.T、Baby Vox、神话、S.E.S这些韩国现象级组合不仅风靡本国,在周边亚洲市场也风头强劲,“哈韩族”队伍愈发庞大,与之相符的妆容打扮亦成为潮流风向标。

韩流的风靡之下,韩国偶像行业的公司逐渐形成了生产偶像的工厂,专门对艺人进行培训和包装运作。

韩国三大娱乐公司SM娱乐有限公司、JYP娱乐和YG娱乐相继成立,铺开了各自的造星之路。

首先,这些“造星厂”会花大价钱去寻找上百个低龄儿童,有的甚至是幼儿园或小学一二年级生,用大概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这些孩子进行歌舞的培训,最后只选出五六个人组成团体,说“百里挑一”并不为过。

而后K-Pop又开始推出多成员团体,用差异性的人设吸引不同喜好的粉丝。后来加入的中国、泰国、日本和美国等成员,更是引得无数不同国籍的粉丝热捧。

2000年代后期的Super Junior、少女时代等组合在中国和泰国等亚洲国家人气颇高,但始终无法突破欧美市场,直至2010年,女子演唱组合Wonder Girls以一曲《Nobody》打破僵局,成为第一首闯进美国公告牌百强单曲榜榜单的K-Pop歌曲。

两年后,一首《江南Style》则正式将K-Pop推入全球大众视野。这支互联网历史上首个点击量超过10亿次的MV斩获了YouTube“最受人喜欢的视频”吉尼斯世界纪录,歌手朴载相独创的“骑马舞”以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不断刺激着观者的视觉和听觉,成为上至明星下至普通百姓都热衷的年度“神曲”。

此后,BIGBANG、BlackPink、BTS(防弹少年团)等演唱组合攻势一波比一波强烈,开始凭借多元的宣传和过硬的才艺打入世界流行音乐的市场。

BIGBANG作为荣登格莱美观望首页的韩国组合、BTS成为首个在“美国音乐奖”上进行表演的K-Pop团体,扛起了美国K-Pop大旗,打开了全球化旅程的开端。

随着韩流的爆发,韩流为韩国提供了向世界其他地方展示其多元文化、人民、独特的娱乐产品、异国情调和泛亚超级巨星的绝佳机会,从而打造了一个非常强大的韩国文化品牌。

现在,全世界已经是“无韩流,不韩国”了,提起韩国,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韩国的偶像与影视剧。

有了如此风靡全球的文化名片,韩国为何还执着于“偷”中国文化呢?

文化溯源的自卑感

在建立起强大的韩流现代文化之后,当韩国人为他们的现代文化寻根溯源之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我们的文化从哪里而来?

韩国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是促使其剽窃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韩国在古代就是中国的附属国,它的历史文化发展与中国息息相关,甚至不止韩国,东亚各国的文化都自古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毫不夸张地说,韩国地传统文化,一旦开启溯源,那“老祖宗”必然是古代中国。

可惜的是,到了近代,韩国首先是遭到日本地文化阉割,后来又开启废除汉字等文化地自我阉割,更加使得原有的韩国传统文化更加匮乏,也让韩国人再也无法正视韩国文化与中国的关系。然而,就连韩国引以为傲的韩流文化,也是在欧美流行文化的影响之下产生的。

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他们逐渐意识到文化和国家自信的重要性。但是,他们一一边努力证明自己文化传统地独立,却又不敢面对历史的客观事实。

曾有缺乏正常思辨能力的韩国网友自豪地宣称自己有5000年历史,这让真正拥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人都感到有些尴尬。或许,他们历史是按照“韩国时间”计算的,一天顶我们一年?这也许是极度自卑带来的自信吧。就连他们引以为傲的韩流文化,比起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说是“上不得台面”。

韩国国民这种“自卑”而“急于改变现状”的拧巴心理,仿佛只有通过“抢爹”才能缓解。于是乎,“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成为韩国填补国民精神空缺的有效举措。

深谙文化有“利”可图

“偷”中国文化,还是一场有预谋的“经济战”。

韩流文化产业是韩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电影、音乐、戏剧和游戏的累积效应对韩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2018年,韩流为韩国经济贡献了95亿美元。

韩流也为韩国旅游业做出了巨大贡献。2019年,韩国与韩流相关的旅游总支出为11亿美元,与韩流相关的旅游占所有入境旅游的一半以上。

近几年,各种形式的中国文化都在不知不觉间走向了全世界,无论是以汉服、礼仪为代表的传统风尚,还是如今火热的China travel(中国游)、《黑悟空》等等,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正在席卷世界各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中国文化的“红”,却让韩国“绿”了眼。韩国国民敏锐地发现,他们地韩流文化在中国文化面前不堪一击,但又不想承认韩国文化是受到中国文化地影响,那就干脆把中国地“抢”过来。于是,有了各种让人啼笑皆非地申遗活动。

当然,申遗这一战略不成功,就开始无孔不入地“偷”,就连他们地韩流影视剧中也开始明目张胆地用中国文化元素。

在韩国国民看来,通过剽窃中国文化元素,韩国的影视作品和产品能够吸引更多地国际观众,进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这种行为还能增强了韩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偷”有百用,让他们更加乐此不疲!

求而不得的大国形象

由于朝鲜半岛长期作为中国附属国,以及近代被日本殖民的历史带来的自卑受害者心态,韩国当权者为了宣扬民族主义意识,欺骗自己的国民,创造伪史学,开始对国民加强韩国史的教育力度。

其中极右民族主义倾向者趁机开始向国民灌输“曾经强大的民族”史观,他们通过一些“强有力”的“论证”去证明韩国曾经是“大帝国”,强有力的支配过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汉字是由韩国人创造传入中国的,孔子、孟子也是韩国人。

这些历史论证毫无实际依据,也根本不符合历史常识,但通过常年的宣传和鼓动后,这些“偷”来的伪历史也逐渐被韩国民众当成了常识,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韩国民众心中保持韩国是个大国的形象。

不专业的“偷”,惹群嘲

韩国热衷于“偷”,关键还偷得不伦不类。



例如韩国自称的“全球最大儒家馆”,里面两间房的匾额写着“学而斋”和“时习斋”。你以为韩国人看过《论语》,用“学而时习之”来代表一间房是“学习室”,另一间是“温习室”,实际上一间是茶室,一间是储物室。

更奇葩的还是各种礼仪,比如送礼。韩国婚礼也有送礼传统,同辈亲友会把礼金放入白信封,正面祝福新婚,背面写着送礼人的名字或单位。可是,无论是日本还是蒙古等亚洲国家,人们包礼金时就算不用红包信封,也会刻意避开白纸,唯独韩国人这么做。

韩国长辈还会送给小辈新婚花圈,顶端是一朵大大的纸花,两条横幅挂两边,中间点缀菊花和橘子花等等。这花圈和中国白事的花圈可谓是一模一样。



郭德纲相声中有一段这样说:“思密达韩国人最了不起,端午节是韩国人发明的,中医是韩国人发明的,孔子是韩国人发明的,如来佛是韩国人发明的,孙悟空也是韩国人发明的,连四大发明都是韩国人发明的!郭德纲的搭档于谦问:那中国人发明了什么?郭德纲说:中国人发明了韩国人!。”

结语

总的来说,韩国剽窃中国文化的行为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文化自卑、经济利益的驱动以及国家形象的塑造等。

也许从韩国废除汉字开始,韩国国民就已经无法正视理解百年前历史上中国文化对韩国的影响,内心不承认历史上韩国文化与中国的紧密关系,却又从内心深处赞叹和羡慕中国的传统文化。纵使有了风靡世界的现代韩流文化,也只是更加暴露出他们文化的空虚。

韩国成立至今也不过将近百年,本身历史文化沉淀就不多,要硬说韩国有什么?泡菜?男团女团?

这种别扭的心理,让韩国开始明目张胆地“偷”中国文化。尽管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韩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但这种掩耳盗铃、理直气壮地印上了“韩国起源”的标签的行为,在中国人眼中,就是赤裸裸的剽窃与偷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