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重生/文 《灼古记》这个小说的书名让人眼前一亮,这三个字排列组合成一种全新的意象。“灼”在此处是动词,其本义是烧、灸,引申为照亮等义。“灼”什么?灼“古”。“古”是一个时空的概念,“古时”与“今时”相对应。妙就妙在是“灼古记”,而非“灼古书记”,古书比较具象,而“古”更为抽象,泛指一切过往的东西,有形的、无形的,等等。这就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悬念。



作者张超楠,浙江杭州人,现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史学科教师,系武当南方拳术大师王庭莹先生之曾外孙女,高中就读于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大学毕业于同济大学,研究生习于澳门科技大学。

认真看完此书,其鲜明的艺术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构思之朽。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写小说的人都知道,纲举目张,纲,也就是小说的框架设定很难。所有的语言文字都是钢筋水泥和砖瓦等建筑材料,而小说的框架是地基,是四梁八柱。《灼古记》全书共九回,层层递进,使人如进古之豪门大族的宅第,一进又一进,每一进都雕梁画栋,别有意境。作者大胆设置悬念,天马行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一梦接一梦,时空交互,意象纷呈,引人入胜。

二是语言之奇。《灼古记》的语言风格颇似清末民初的小说,语言生动,虽半文半白,然今人阅读亦畅快淋漓,有古风扑面、君子在侧之感,使人想起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老残游记》以江湖郎中老残的游历为线索,串联起晚清社会的一幅幅社会众生相,展开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书写,记述的是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而《灼古记》是一场虽梦如真、远离浮华的时空游记。语言古朴而青春,体现了作者娴熟地驾驭语言、创造语言的能力。这种半文半白的文体,让当今的年轻读者有一种返璞归真的亲切感。

三是暗藏玄机。与其他玄幻小说不同的是,《灼古记》中的人物名字、故事情节,均有出处,均有所指,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古文功底。人间、仙界、地府,各式人物交替登场,演绎了一曲让人眼花缭乱而又大开眼界的大戏。作者不惜笔墨塑造这些人物和故事情节,为的是说明一个道理,引出一段典故,温习一篇古文。引领读者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中明事晰理。其用情之专一、用心之良苦,想必有慧眼的读者自能洞悉。

四是逻辑性强。《灼古记》在情节塑造上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性,前后呼应、首尾衔接,脉络分明。小到对一棵树形状的描写,大到对一个故事场面的铺陈,都体现了作者举重若轻的叙事能力,犹如国画家的泼墨挥毫,大胆着笔,小心收拾,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五是主线清晰。写小说一定要有主线,辅线可以纵横交错,而主线必须一以贯之。《灼古记》以小友姬三凫在仙友照拂下,开启一场跨越时空与虚实内外的游历为主线,以依次登场的各色人物为辅线。主线清晰如树之主干,辅线纵横如宋之织锦,华丽而不杂乱,可谓笔笔有交代,句句有缘由。

六是万物有灵。在作者笔下,枇杷树有灵,古书有灵,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是有生命的。古人和今人可以对话,人和树能够共情,人与鸟兽可以私语。真个是世间万物皆可爱,皆有情!这是一种大宇宙观、大时空观,大生命观。不但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且体现了“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这样的境界,这样的胸襟,怎能不令人叹服?

七是图文并茂。图文并茂是《灼古记》在装帧设计上的鲜明特色。作者张超楠为了使国学韵味跃然纸上、直指人心,策划了书中的插图设计,与诸位画师共同为读者展开了精美的国学画卷。插画细节到书中色彩的呈现与线条的勾勒,都与画师们进行了全面的沟通与商榷,譬如主人公少年姬三凫的人物画,不羁却善良的眼神与其在瑶池穿梭时颇有古韵的服装颇为生动明艳,正如文中描述的那般,“一睁眼,琼楼玉床,霓衾云被,他便一个鲤鱼打挺翻身起来,才发觉自己周身华服璀璨,身着枣红袍,腰系绀紫带,足蹬玄络鞮,好不绝然清朗;走几步,便觉头顶冠重,伸手一探方知发丝已长,已全然束起。”

著名导演王小列提笔助力作“儵”“忽”“长”“久”四字藏于《灼古记》中,意趣深远,极为玄妙:“儵忽”,同“倏忽”,迅疾貌,出自《庄子》一书;“长久”本义形容时间久远,《灼古记》中则取自《道德经》之“天长地久”,形容久远,正与“儵忽”相对。插画作者阵容强大,分别是国画教师魏梦云、动漫画师乐一、游戏插画师脚滑的狐狸、动漫画师刁琮喆、动漫画师余欣玥、同济大学学生钟宁、杭州高级中学校友赵珂巍,虽风格各异,然放在书的章节中,颇为协调统一,给读者以视觉上的享受。

八是名家加持。著名作家张抗抗专门为本书写了推荐语。她说,年轻人热衷于学古文,希望能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是难能可贵的。《灼古记》的作者张超楠大胆虚构了章回体小说人物姫三凫,自由穿梭于虚实古今之间,游历于古圣贤时代,以梦幻意境打破了时空的束缚,创造了具象且真实的与古圣贤的一次次精神对话。前溯盘古开天,后续今生今世,诸子百家意象转化,以游记体小说形式展开国学趣谈,展示了作者不凡的文学功底和较全面的国学素养。

九是致敬先贤。本书意象纷呈,一章一回各成一体,情节贯通古今,诗词有古风之韵,对先贤的敬畏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屈原、孔子、老子、班固、苏轼等先贤接连登场,先贤们的作品、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一一呈现在字里行间。作者礼敬先贤的初心展露无遗。

十是寓教于叙。用小说的表现形式上一堂生动的国学课,是作者张超楠的创举,也是小说在文本上的创新,是对当代玄幻小说题材的一次突破和贡献。小说中,少年姬三凫突破了时空、虚实的局限,在跨越上千万的岁月中游历,穿梭于圣贤譬喻与史实之间,实现了古道之上的游学,令读者艳羡。这比空洞的说教要高明许多,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和热情。

张超楠对时空的兴趣来源于本科就学期间,由于同济大学理工科性质的关系,每个专业都需要必修物理学科。大学物理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使她积累起相对论等与时空相关的观念。在研究生学习国际汉语期间,因需要面对西语学生进行汉语教学,张超楠开始琢磨如何用较为通俗易懂的方法使外语学生理解博大精深的汉语。结合课堂上老师对于动词的时间性的教学,她意识到每个词语、每个汉字都有其时空性,因此在毕业时写了《语言时空观在国际汉语虚词教学中的创新型应用探究》的论文。

在大学课堂上给学生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她再次发现,原来每一篇古文,每一句诗词,乃至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流变。当她开始尝试用时空与心灵成长的概念与他们交流时,发现学生们的成长竟是如此之快。譬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代的“远”与现代的“远”的对比,是其一;时间的远与空间的远,是其二;心灵的远与物质的远,是其三……于是,她萌发了这样一个念头:如果以故事的方式将深奥的圣贤语言演绎出来或许会激发学生对于国学更深厚的热爱。这便是《灼古记》的缘起。

《灼古记》是张超楠的处女作。她为自己取了笔名“仪子楠”。仪,可以理解成法度和典范。古籍中的“三仪”指天、地、人。世人皆知楠木因纹理细密,质地坚硬,富有香味且不易腐而为木中珍品。李白诗中有“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之句。如果说《灼古记》是一棵楠树的话,那么,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是楠树上的一片叶子,闪发出青翠的光泽,昭示着生命的蓬勃与生机。

祝贺《灼古记》由光明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希望在《灼古记》之后,还有《缝古记》《舀古记》等相继问世,建议张超楠写“古记三部曲”!祝福张超楠,恭喜《灼古记》!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写作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作家协会九届、十届全委会委员,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曾任中国摄影出版社总编辑、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分社社长、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市场总监,现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化和旅游学院学术院长,浙江传媒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轻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吴重生】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