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动物幼崽,人类婴儿不但脆弱,甚至还很“愚蠢”!

对于童年在农村度过的伙伴来讲,肯定都知道,动物幼崽刚出生不久就能站立走路,很快也能跑跳,用不了多久就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



而人类婴儿相比动物幼崽而言,显得格外脆弱愚蠢,不但没有任何生存能力,还会经常哇哇大哭,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才能走路。而即便学会走路了,仍旧需要父母长时间照顾,完全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

在现代人类社会,父母当然有能力照顾脆弱的婴儿。不过在史前原始时期,人类的生存环境要恶劣很多,远没有现在那么安全,当时地面上行走着很多大型野兽,人类婴儿的哭声还可能招来野兽的袭击。

显然,人类婴儿的这个特征看起来就像是“自杀”行为,不但没有任何自我保护的能力,反而可能会招来野兽,显然这对人类生存来讲是非常不利的,既然这样,为什么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会保留这样的基因呢?



简单讲,没有办法,这是人类必须为直立行走付出的代价,也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得不做出的妥协!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人类婴儿之所以如此脆弱,那是因为人类婴儿其实都是“早产儿”!

不要误解,这里的“早产儿”并不是指我们通常所讲的6,7个月被迫出生的婴儿,即便是9个月足月降生的婴儿,其实也是“早产儿”。为什么这么讲?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婴儿本应该在妈妈肚子里待大约22个月出生,才算真正的足月。但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身体结构的改变,决定了婴儿根本无法在妈妈肚子里待那么长的时间,必须提前降生,否则就会遇到难产,想出都出不来!

上学时伙伴们都学会,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关键点。但人类也是要为直立行走付出代价的,具体代价就是人类骨盆结构的改变,直立行走意味着人类骨盆不能太宽,否则在直立行走时身体很容易失去平衡,摇摇晃晃的,就像大猩猩一样。

去过动物园的伙伴们可能早就注意到了,大猩猩虽然也能直立行走,但它们行走起来都是一摇一晃的,非常不稳定,就是因为大猩猩的骨盆太宽导致的。



而人类骨盆变窄之后,女性就会遇到生育上的难题,骨盆变窄同时也意味着产道口变窄。雪上加霜的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脑容量也会激增,意味着人类的头颅也会变大。

看到了吧,一方面是变窄的产道口,另一方面是变大的头颅,产道口变窄本来就加大了分娩的难度,而婴儿的头颅变大更是难上加难。

没有办法,这就要求人类婴儿必须在还没有发育成熟的情况下,提前降生,否则难产是在所难免的。难产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不但婴儿保不住,妈妈也很危险。

可以想象的是,早期人类一定为直立行走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因为人类骨盆变窄,头颅变大并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某些群体在分娩期间,婴儿还是会等到22个月左右才降生,这种情况基本上会遇到难产,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到最后这类群体肯定会被大自然淘汰,于是最终留下来的都是9个月左右提前分娩的群体。



由于婴儿降生的时间足足提前了一年,意味着婴儿各方面的发育肯定很不成熟,这也是人类婴儿如此脆弱的原因所在。刚出生的婴儿只有吃喝拉撒的本能,不具备其他任何能力,一举一动都需要父母照顾,婴儿也不会说话, 只能通过哭泣来表达诉求,而父母也只能去猜婴儿为什么会哭。

那么在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的原始时代,脆弱的婴儿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

原始时代的人类生存环境虽然远不如现在,但那时候的人类开始了群居生活,并在早在大约200万年前就已经学会了使用火。学会使用火,不但让原始人类吃到更美味可口的食物,也能利用火来驱赶野兽的袭击,很多野兽对火都有天然的畏惧。

但是,不要误认为原始人类有了火,有了群居生活,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原始人类的生活仍旧是残酷的,实际上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当时的飞禽走兽并没有本质区别,与其说是生活,倒不如说是生存,尤其是在早期阶段,每天都要为充足的食物而奔波。



这就意味着,很多时候,父母不得不携带着孩子亲自去捕猎或采集食物,婴儿长时间在移动的环境中生活,而这种生存机制也保留了下来,一直延续至今。如今很多婴儿只要放在床上就会哭,必须抱着而且需要动起来才会有安全感停止哭泣。

即便如今人类生活环境已经相当安全了,但婴儿仍旧保留着只有在移动的环境中才能保持安静的本能。

还有一点,别看婴儿很脆弱,但他们拥有很强的抓握能力,与他们脆弱的身体形成鲜明反差,相信很多为人父母的伙伴们都深有体会。为什么婴儿的抓握能力这么强呢?



很可能就是因为人类祖先曾经生活在森林里,当时的人类婴儿必须紧紧抱着妈妈抓紧妈妈才不会掉下来,而那些无法做到这点的婴儿已经被大自然淘汰了。

话说过来,我们也不要只看到人类婴儿的脆弱,其实脆弱的人类婴儿具有超强的可塑性。

打个比方,人类婴儿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除了吃喝的本能,别的什么都没有。但这张“白纸”经过后天的设计之后,最终会被设计成为富丽堂皇的五星级酒店。

而动物幼崽的大脑一开始就是搭建完成的茅草屋,很简陋,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都有。只不过茅草屋终究是茅草屋,而且一直会是茅草屋。等到人类婴儿成长为“五星级酒店”之后,人类与动物的差距就完全凸显出来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动物界的进化和生存方式很低级,地球上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有的生存方式,没有高级低级之分。

总结

婴儿确实很脆弱,也很“愚蠢”。但是,如果没有婴儿的“愚蠢”,就不会有人类的未来,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

所以,刚为人父母的年轻爸爸妈妈们,不要被哭泣的孩子搞得心烦意乱,大多数时候,哭泣其实代表着健康,那些不会哭泣的婴儿其实早已经被淘汰了!



想象一下,刚出生的婴儿已经如此脆弱了,如果连“用哭泣来表达需求”的本能都没有,是不是更让年轻的父母担心呢?

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